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现状及其内在矛盾.docVIP

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现状及其内在矛盾.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现状及其内在矛盾    [摘 要]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融入各级政府的发展战略,由于历史原因、文化因素、体制机制以及个人素质能力等因素影响,群众参与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仍然面临许多亟须解决的困境和障碍,因而我们要提高群众环保行动能力,畅通群众参与渠道,保障群众生态权益,激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群众参与 生态文明 现状 矛盾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融入地方政府的发展战略,诸如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民生环境问题综合整治成效显现,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取得新进展。同时,群众生态文明意识也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态文化也得到培育、节能环保意识得到提升,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然而,矛盾仍然存在。    一、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态势    (一)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不断加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成为群众的热切期盼,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不断加强。据调查:“过去10年,我国公众环境意识的总体水平呈上升趋势,其发展过程呈现出类似‘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特征。预计未来我国公众环境意识的总体水平将呈现加速上升趋势,2008―2017年进入快速上升阶段,2019年将达到较高的稳定水平。”[1]群众参与生态建设主要集中在生活和环保教育领域。比如:节约水电资源,垃圾分类,少使用一次性的物品,不过度包装,适度消费,等等;还有参加绿色博览会、文艺演出、社会宣传、公益活动等宣传教育。但是,对于高层次的参与――推动环境标志产品、有机食品、节能产品的绿色认证,参加立法和听证,监督企业和政府行为,群众参与有限。    (二)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渠道不断畅通。近年来,很多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陆续出台,群众参与环境治理的行为显著增多。一是相关法规不断完善。我国《宪法》第1条第3款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环境保护法》第6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环境影响评价法》第1条规定:“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此外,《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防沙治沙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都对公民的环境公众参与权做了详细的规定。二是群众参与出现网络化特征。例如近年来造成较大影响的“厦门PX事件”和“广东番禺垃圾场选址事件”。三是群众参与的渠道不断拓展。群众可以通过论证会、听证会、座谈会以及公众信箱、热线电话等形式参与,传统途径参与,可以采取举报、信访、诉讼等,还可以通过电视电话会议、手机短信、网上投票和网络论坛及留言等现代通讯途径参与。    (三)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不断增多。20世纪70年代初,鉴于日本环境公害的惨痛教训,党和政府开始重视生态建设问题,而且注重依靠群众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月、环境日、全民义务植树等生态文明实践活动。20世纪80年代中期,群众性的环保组织开始诞生,自下而上的环保活动开始进入组织化发展阶段。1985年,辽宁师范大学首先成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爱鸟协会”。1994年“中国文化书院绿色文化分院”正式通过民政部批准,简称“自然之友”,被《中国环境报》称为中国第一个纯民间环保团体。此后,越来越多的民间环保团体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不断增多的群众性环保组织弥补了“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在传播生态理念、倡导绿色行动方面发挥了重要影响。比如“垃圾分类”、“以自行车族为荣”,“地球熄灯一小时”,“26℃空调节能行动”,等等。国际环保组织的友好交流,也促进了我国群众性环保组织的发展和成熟。    二、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障碍    (一)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水平不足。当前,我国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表现出两大内生性矛盾,即环保意识与环保行动能力的矛盾,以及政府环保能力弱与公众对政府依赖性强的矛盾。而且,不同类型群体的参与程度区别很大。文化层次较高(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城市居民,92%会主动参与环境保护,而文化程度较低(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居民环境保护意识相对淡薄,过度依赖政府。本地户籍的居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和主动性更高,达到93.6%。87.4%外来人口对环境污染行为持无所谓态度。在校大中小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意愿较强烈,社会人员(尤其是上班族)缺乏主动参与的意愿[2]。    (二)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情权缺失。政府和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度不足,群众环境知情权难以得到保障。一是政府的环境信息公开不足。2007年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通过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了政府应及时主动公开环境信息。《环境影

文档评论(0)

hkfgmn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