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安全与配置中心建设.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输液安全与配置中心建设 mengds 医院药学——共同主题 临床药学——共同课题 合理用药——共同话题 输液使用现状 输液发展历程 输液合理使用 输液反应判别 配置中心发展 配置中心建设 配置中心管理 配置中心未来 输液剂的基本概念 输液剂 指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等通过静脉输入人体循环系统的制剂,因体积多在50ml以上,俗称大输液(大容量注射剂)。 输液使用现状 输液使用随意 输液用量过大 不当使用严重 输液反应频发 加入静脉输液中的药物 英国 45% 澳大利亚 63% 美国 76% 中国 90%+ 输液剂的发展历程 输液剂的发展历程 1628年 Willian Harvey提出血液循环理论. 1656年 Sir Christopher以鸟羽毛茎管为穿刺针,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静脉药物注射. 1665年 Richard Lower 开始在动物之间输血. 1667年 John Baptiste Denis 将羊血输给人导致死亡 输液剂的发展历程 1831年 ThomasLatta 将灭菌的低渗盐水输给患者治疗霍乱获得成功. 1874~1892年 不同浓度NaCl溶液问世,并在治疗糖尿病昏迷中取得疗效 1907年 John Jansky 确定了人的血型 1910年 SydneyRinger研制出林格液 输液剂的发展历程 1911年 葡萄糖液问世 1920年 脂肪输液剂问世 1923年 在蒸馏水中发现热原 1931年 商品输液剂面世 1932年 乳酸林格掖研制成功 输液剂的发展历程 1950年 百特开发软袋输液;脂肪乳研制成功. 1967年 中心静脉营养疗法确立. 1983年 国家GMP实施,对输液剂的生产提出严格要求. 2002年 国家限制玻璃瓶装输液剂非丁基橡胶塞的使用. 20s”后 推广非PVC软袋的使用 玻璃输液瓶存在较多缺陷,但部分玻璃瓶输液的不可替代性 玻璃瓶如悬挂超过48小时,有9%的输液被污染,时间越长,空气质量越差,危险性越大。 玻璃输液包装细微破损不易检出,释出离子改变PH值,易碎、存储和废物处理费高。 冲洗用生理盐水——玻璃瓶 20%甘露醇——玻璃瓶 紫杉醇配制——玻璃瓶 输液合理使用 输液应考虑的因素: 体液平衡 酸碱平衡 电解质平衡 病理状态 酸碱平衡的调节 稀释性酸中毒: 除NaHCO3注射液外,其他输液PH均低于7,而细胞外液PH值为7.4,因此当大剂量快速输液时可产生一定程度的酸中毒;原有酸中毒的患者也可因输液而加重酸中毒。一般输液1L以上时需补充5% NaHCO3 40~60ml。 与输液有关常见疾病 碱中毒 原因: 1.[H+]丢失↑经胃丢失:胃液抽吸,幽 门梗阻;经肾丢失。 2.HCO3-过量负荷 3.H+向细胞内移动 与输液有关常见疾病 与输液有关常见疾病 稀释性低血钾 当输入大量不含钾的液体时,钾随尿排出(每排尿1L,细胞外液平均丢失钾20mmol)导致低血钾。因此在大量输液时应于不含钾的制剂中加入4mmol的钾。 与输液有关常见疾病 原因 (1)肾排K+减少:如肾衰、醛固酮减少等; (2)细胞内K+外移:如酸中毒、溶血、严重外伤等; (3)钾摄入增加:如静脉输钾过快,输入大量库存血。 与输液有关常见疾病 稀释性低蛋白血症 大量输入晶体液可造成血浆胶体渗透压明显降低,造成水肿。一般患者全日输液量不宜超过2500ml,大量快速输液时也应输注代血浆制剂(3﹕1)。 低蛋白血症:﹤25g/L 细菌污染反应 热原反应 不溶性微粒污染反应 空气栓塞 气胸 局部感染 静脉炎 心率失常 高血糖 急性肺水肿 输液反应判别 输液反应判别 药物热 药物因素 1、大输液:近几年国家推行了GMP尤其是软袋输液的推广减少了因大输液质量不合格而发生的热原反应。若同一批次连续发生则应引起重视。散在发生的输液反应多因在贮存、搬运、使用中发生破损而导致污染所致。 2、添加药物: 添加药物质量不合格——指药品严重污染、含有不溶性杂质或高致敏物质。抗生素粉针剂、中药注射剂、生物制剂诱发输液反应的几率较高。 添加药物剂量过大——随意增加药物剂量将增加输液反应的发生几率,有报道称该类输液反应的比例为10% 添加药物配伍变化——包括溶媒选择和药物的相互作用 3、热原累加 多种药物联合用药时,各药分别检测合格,但联合混溶于同一输液瓶后则不合格 器材因素 1、输液器材

文档评论(0)

喵咪14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