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性理论及其现代研究经典教程.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药性理论及其现代研究经典教程.ppt

牵牛子、大黄同属泻下药,而传统中药学认为大黄为攻下药,牵牛子为峻下逐水药.其所含主要成分的分子量大黄酚为253.23大黄酸为284,而牵牛子所含的牵牛子树脂甙的分子量为1173·36,远大于大黄所含主要有效成分的分子量,对临床经验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单一性能研究——对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大多侧重于一种性能 针对寒热药性或归经或毒性等,从药效或药理毒理及其机制研究较多。 对五味理论则主要从物质基础角度进行研究。 对归经理论大多借鉴受体学说、药代动力学等方法进行研究。 研究思路与中医药理论脱节 现代研究结果对中医临床的指导价值? QUESTION 中药的定义 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等。中药在清朝以前称为本草、生药等。 来自临床的启示 异病同证现象普遍存在 机体所处的状态不同,药 物发挥的作用也存在差异 黄熙等人提出“证治动力学”假说——药物在不同证者体内药动学参数是有差异的。 ! 1 2 3 辨证 疾病 方(药) 人 中医临床辨证诊疗模式 什么样的人 患了什么疾病 服用什么方(药) 973计划是继863计划之后,中国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而设立的重大项目计划。为进一步推进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创新,科技部在973计划中设立了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并于2005年正式启动。“中药药性理论相关基础问题研究”项目以山东中医药大学为第一承担单位,由广西中医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等8所中医药院校、科研单位和医疗机构承担完成。 ksjhfkjhfakjfhjkfhkjhfkajfhkajhfahfkafhakjhfkahfkajfha,kjaka,hfa,jahfa,hf,hj,ah,jfhjafjafhk,fh, * * 中药药性理论及其现代研究 主讲人:柴程芝 chaichengzhi@126.com 中药药性理论的几个基本概念 药性 四气 归经 五味 升降 浮沉 … … 四气(性) 寒、凉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兰根、连翘等。 温、热 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肉桂等。 五味 酸:有收敛、固涩作用。一般具有酸味的药物多用于治疗虚汗、泄泻等证,如山茱萸、五味子涩精敛汗,五蓓子涩肠止泻。。 苦:有泄和燥的作用。泄的含义甚广,有指通泄的,如大黄,适用于热结便秘;有指降泄的,如杏仁,适用于肺气上逆的喘咳;有指清泄的,如栀子,适用于热盛心烦等证。至于燥,则用于湿证。湿证有寒湿、湿热的不同,温性的苦味药如苍术,适用于前者;寒性的苦味药如黄连,适用于后者。 甘:补益、和中、缓急等作用。一般用于治疗虚证的滋补强壮药,如党参、熟地;缓和拘急疼痛、调和药性的药物,如饴糖、甘草等,皆有甘味。甘味药多质润而善于滋燥。 辛: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一般治疗表证的药物,如麻黄、薄荷,或治疗气血阻滞的药物,如木香、红花等,都有辛味。 咸:有软坚散结、泻下作用。多用以治疗瘰疬、痰核、痞块及热结便秘等证,如瓦楞子软坚散结,芒硝泻下通便等。 升降浮沉 各种疾病在病机和证候上,常常表现出向上(如呕吐、喘咳)、向下(如泻利、崩漏、脱肛),或向外(如自汗、盗汗)、向内(如表证不解)等病势趋向。 具有泻下、清热利尿渗湿、重镇安神、 潜阳熄风、消导积滞、降逆,则能下 行向内,、收敛及止咳平喘等功效的药 物药性都是沉降的。 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 效的药物,都能上行向外,药性都是升浮的; 归经 归经就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作用。 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的。 中药药性理论的形成过程 实践 认识 理论 包括生活实践和医疗实践两个方面。 借鉴古代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 形成能够解释临床现象和药物作用的中医理论。 实践 理论 认识 经历了“多次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过程,才使之逐步臻于完善。 二、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一) 四气的现代研究 热证组则表现中枢 兴奋过程占优势, 痛阈、惊厥阈降低 ;基础体温偏高,心 率加快,耗氧量、 饮水量增多; 17-尿 羟基酮排出增多;动 情周期有调整或缩 短的趋势等。 寒证组于用药后表 现中枢抑制作用增 强,痛阈、惊厥阈 值升高;基础体温 偏低,心率减慢, 氧消耗量降低;17- 尿羟基酮排出减少; 血孕酮含量降低, 动情周期延长等。 寒凉药及温热药复 方喂饲大鼠造成寒 证和热证动物模型 五味的现代研究 化学方法——相同的药性有相同或近似的化学成分 辛温药大多以挥发油为有效成分 苦寒药中主要成分往往是生物碱、甙类等 甘平药物中多糖类成分常体现其药理活性 酸味药物多以酚酸、鞣质等成分

文档评论(0)

186****77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