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全本整理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部分 综合素质 第一章 职业理念 1. 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它既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又受人们对教育要素不同观点的影响。 2. 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4.素质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5. 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6. 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德育为先,五育并举;新课程改革;学校管理、课外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 7. 新课改的教学观 (1)从“教育者为中心”——— “学习者为中心”; (2)从“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学习”; (3)从“重结论轻过程”——“重结论更重过程”; (4)从“关注学科”——“关注人”。 9.素质教育要求面向所有学生进行教育,应试教育主要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 10.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 12.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教师组织、参与和指导下进行的学习活动。 13. 素质教育评价方式上的改革体现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过程、评价方式的变化。改革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还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等。有机地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给予多次评价机会;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丰富评价和考试的方法,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14. 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发挥教师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15. 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贯穿人生始终的一种教育形态,具有时间的延展性;二是包容了所有现存的教育形态在内的教育过程。 16. 终身教育的概念由法国人保罗 ? 朗格朗在 1956 年正式提出。 17. 终身教育的代表作有:朗格朗的《终身教育导论》、埃德加?富尔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舒瓦茨的《终身教育——21 世纪的教育改革》等。 18.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性质、地位、特征和具体实践活动的基本看法与认识。 19. 人的全面发展:人的体力和智力得到全面而充分发展,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有均衡的发展。 20. 我国古代的“六艺”,即射、御、礼、乐、书、数,是对人全面发展的一种诠释。 21. 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是指:要把学生当作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把学生看作是发展的人;关注学生的个性与差异。 22.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23.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时间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24. 学生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独立的主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学习的自主需求和动力,拥有享受相关需求的权利。 25. 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质、量、结构方面的变化的过程及结果。 26.学生身心发展具有以下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体差异性。 27. 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28. 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29. 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一方面是指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另一方面是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平衡。 30. 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既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同时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 31. 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其次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还受到环境及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自我意识的水平、自我选择的方向的影响。 32. 把学生看作是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存在,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倡导对学生进行

文档评论(0)

beoe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