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正漢學研究
2014 年第二期(總第二十四期) 379
2014 年 12 月 頁379~400
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
無限親近與幾乎當下
簡評畢來德兩部《莊子》研究
(法)樂唯 (Jean Levi ) 著
*
宋剛 譯
譯者弁言
近十餘年來,《莊子》在歐洲,尤其是在法語漢學界,引起了數量眾多的研究:瑞士
日內瓦大學榮休教授Jean-François Billeter (畢來德,1939- )、法國國家科研中心(CNRS )
研究員 Jean Levi (樂唯,1948- )、巴黎第七大學教授François Jullien (朱利安,1951- )、
里昂高等師範學院教授Romain Graziani (葛浩南1971- )、西班牙巴斯克青年哲學家Albert
Galvany (高梵寧1973- ),以及筆者均有相關論述發表,從整體上看,無論是作品數量積
累還是研究主題開拓均已初具規模,形成了一定範圍內具有相當深廣度的研究互動局面。
諸位論者紛紛提出了一些在莊子及其作品詮釋史上頗有新意的問題意識,如權力、身體、
言語、主體性等,為理解《莊子》這一重要的思想資源開闢了新的視野,也呼喚出諸多與
迄今通行的一些解讀相距頗遠,甚至截然相反的思考與深化。
在這一波歐洲《莊子》研究熱潮當中,畢來德無疑是一位具有開拓意義的標誌性人物。
他於一九九二至一九九四年獲蔣經國基金會資助展開莊子專題研究,一九九三至一九九六
年在瑞士《亞洲研究》、法國 《哲學》《中國研究》等期刊發表了數篇譯註詮釋論文,二〇
〇〇年底在法蘭西公學發表四場系列講座,文稿經整理後於二〇〇二出版為《莊子四講》,
兩年後又發表了專著文集《莊子研究》。二〇〇九年應邀來台參加中研院文哲所的研討工
*
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EHESS)博士候選人
380 中正漢學研究
作坊之後,則撰寫了《莊子九札》一書,對研討會上相關問題進一步展開討論。畢來德這
一系列的《莊子》研究,從一種現象學啓發下的思路出發,延續其早年《中國書法通論》
對動作的觀察,就《莊子》中的「身體」、「活動機制」提出了一種新穎生動的描寫,經過
《四講》、《研究》到《九札》,日益朝向一種他稱之為「主體性」範式概念的全面反思。
畢來德的《莊子》研究在法語知識界引起了相當的反響,而對漢學界的後輩學者更是一種
方法上的示範與觀點上的啓發。誠如樂唯這篇題為〈無限親近與幾乎當下〉的評論文章開
篇所言:「以後,再沒人能繼續以原來的方式去書寫和思考莊子了」。至少,在西方漢學界
是的確如此。
撰寫這篇書評的樂唯也是法國漢學界一位個性突出、成果豐碩的重要學者。他一人身
兼漢學家、翻譯家、小說家多重身份,是古代漢語經典最重要的當代西方譯者,迄今為止
譯作包括《商君書》《三國演義》《韓非子》《孫子兵法/孫臏兵法》《新語》《莊子》《鶡冠
子》《武經七書》《老子/黃帝四經》《文子》《鹽鐵論》《列子》等,創作有八部小說 ,發
表了八本文集論著 。在《莊子》研究領域,他發表了《不合時宜論莊子》(2003 )《莊子的
小世界》(2010 )兩部專著,以及一部傳記小說《莊子:大道之師》(2006 ),旺盛充沛的
創作能力與刻苦勤奮的治學精神令人歎為觀止。樂唯的《莊子》研究自始便以犀利大膽為
特徵,從他在《不合時宜論莊子》中對「謀殺渾沌」和「狙猴暴動」兩則寓言的分析,刻
意標舉其政治批判意涵開始,到他「文筆新奇」(畢來德語)的《莊子》全譯,和天馬行
空書寫「莊子七生」的小說虛構,再到《小世界》中對《莊子》一書所有人物考據分析的
長篇論證,他的方法充分結合了神話分析、思想史研究以及文學創作多種手段,構組了一
種可說是三維立體的《莊子》研究。
所以他們如何看待對方的研究便是一件值得關注的事了。事實上,畢來德與樂唯兩
人,無疑是今日法語漢學界在中國古代思想史研究上最為旗鼓相當的兩位論友了,而他們
也的確就兩人近年來各自發表的一系列莊子研究展開過多次精彩的討論。此次譯出的樂唯
書評只是其中開頭的一部分(最初發表於2004 年《中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