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古本新订.doc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學》古本新訂 非首發 梅廣 台灣清華大學 一、前言 先秦儒家思想典籍中,《大學》《中庸》二篇需要做較多語文學的整理,但不像《易經》那樣有豐富的出土資料可資研究,因此二書也較少引起典籍學者的關注。我對《中庸》的研究已發表了部分成果,現在把多年陸續記下的對《大學》的閱讀筆記彙理出來,又補充了一些資料,寫成此文,以為紀念孔德成先生學術研討會之用。 前人認為《禮記?大學》的注疏本有錯簡、誤字和闕文三種缺失,但都沒有校勘的證據可援引。其中爭議最大的是闕文的問題。從方法論的立場看,沒有實證才做假設,這是不得已的事,故假設應減至最少。我對《大學》的看法是,《大學》一文基本上是完整的,不需要假設有任何文字缺漏。誤字容或有一二(如“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身”當作“心”,是明顯的錯誤),《大學》文字讀不通順的原因只有錯簡和誤讀兩種可能。錯簡方面,我將此文做了三處段落調整: 1、“《詩》云:“瞻彼淇澳”至“此以沒世不忘也”一段傳本出現在“康誥曰”之前,宜依朱子說置於“此謂知本(“本”當作“止”)”之後。 2、此部分(即從“康誥曰”至“此以沒世不忘也”)全部移到“知所先后,則近道矣”一段之後。 3、“堯、舜率天下以仁”至“未之有也”一段是平天下之事,移至“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之後。 至於誤讀方面,則建議把“彼為善之小人之使”讀為一句,則文義可通。 《四書》中我對《大學》一書研究最早,上世紀七零年代時就開始對它發生興趣。起初我篤信朱注,想以此為出發點探討中國思想中有關知行關係的問題。但不久我就懷疑朱子對《大學》的解釋。《大學》根本沒有理字,也沒有理的觀念,朱子憑什麼說格物就是窮理?《大學》對其關鍵性概念都有所發揮,唯獨對格物一義無所發揮,宋儒憑什麼認定格物是此文的中心概念,把原文沒有的說成應有,而造出一個闕文的假設,甚至還補上一個格致傳來?這種無中生有的做法使我對宋儒的學術傳統產生極大的反感。有了這個認識以後,我開始逐漸走出程朱理學的陰影,進入真正我的語文學研究時期,這在我一生對儒學的追尋歷程中是一個關鍵發展。 朱子的格致補傳開了經學史一個極端惡劣的先例。我們後人讀經書,只能當一個詮釋者,有什麼資格當一個作者?一點不錯,朱子的作為真是如他所說的“僭越無所逃罪”。他為什麼有這種自信,做這種從來沒有大學者敢做的事?因為他心中有一把義理之尺。義理是古今人心之所同,宋儒的義理也就是孔孟的義理:古代聖人必定有這樣意思,也必定是這樣說的。這自然是理性主義哲學家的獨斷。清儒反朱學就是要擺脫這個經學理學化的傳統。他們提倡古學,要回到原典的解釋。 其實明代中葉已經開始古學這個學術潮流,但楊慎提倡的古學尚未得其正。到萬曆朝焦竑始具卓識,他提出的學術主張是非常重要的,在今天值得特別重視。參看拙文:《錢新祖教授與焦竑的再發現》,《臺灣社會研究》29期(1998):1-37。 清儒復古主義的路線是正確的,但有不足之處。清儒之少數高明者既學術反程朱亦思想反程朱,多數學者則只在學術上開出新的考證領域,而沒有足夠思想活力衝破理學家的道德格局。“六經尊服鄭,百行法程朱”道出這種心態。清儒對儒家思想典籍研究的貢獻不大,以四書而論,焦循的《孟子正義》和劉寶楠的《論語正義》都無法取代朱子的集註,而焦氏之書尤多標新立異,似是而非之說。清儒讀不懂《中庸》,倒是清代大學者當中,討論過《大學》的人不少,但是他們大多集中在致知格物這個他們感興趣的題目上,所以對《大學》多是誤解。我在思考致知格物這個問題時,注意到惠士奇的格物說,覺得他的解釋很有價值。惠士奇〈大學說〉一文似乎在後世並未引起特別注意,只是眾多一家之言的一種,近世寫過有關《大學》的學者,如錢穆、毛子水、戴君仁諸先生都是深通清代學術的,但都沒有提到惠氏此文,我過去亦只知他對格物有新解,而未讀全文。實則〈大學說〉在清儒各家中最有新想法,最值得一讀。惠氏〈大學說〉批評朱注,有些話說得很對,但他極力批朱,有時活像在抬槓,沒有多大意思。朱子釋格物的格為(使)至是錯誤的,惠士奇、惠棟父子解為量度,有訓詁傳統的根據,最為可取。〈大學說〉又謂絜矩猶格物,理亦甚精(但對絜一字解為動詞則誤)。然朱子以明德為本,新民為末,不能算錯,而〈大學說〉則批評說,本是根本,末是末梢,古人未有以民為末的。然而豈有朱子不知經傳“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民者君之本”這些話之理?朱子在這些關鍵地方,每下一字,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又〈大學說〉思路頗有枝蔓不透脫之處,往往新說舊說並陳而不能勇決。又有時文習氣,思力有所不達。宋儒說理極精但有意識型態之累;清儒學問淹博,廣徵博引,而邏輯推理能力或不甚縝密,起點正確而結論未必正確,此蓋因思想被一大堆學問和文詞牽引著走之故,是以有得亦有失。再則惠氏父子解經株守漢注,走極端的復古,也是後人所詬病的。〈大學說〉處處以鄭攻朱,殊不知康成

文档评论(0)

jixujianch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