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增长.pptVIP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增长.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生素后效应-PAE 抗菌药作用于细菌一定时间,去除抗菌药,细菌的生长抑制作用仍可持续一段时间,这一段时间就是PAE PAE的概念对于理解临床用药方案很有帮助 抗菌药作用于细菌一定时间,随着抗菌药浓度降低到低于MIC水平,仍对细菌的生长有持续的抑制作用,这就是PA-SME PA-SME的意义和PAE相似 体内抗菌活性 体外抗菌活性只是抗菌药疗效的预测,真正的临床效果还受抗菌药体内代谢过程的影响 体内活性 浓度依赖的抗菌药 时间依赖的抗菌药 氟喹诺酮类 氨基糖苷类 链阳性菌素 四环素类 Β内酰胺类 大环内酯类 克林霉素 肟唑烷酮类 浓度超过MBC时杀菌速度和杀菌量与剂量(AUC或药物峰浓度)成正比 药物浓度超过MIC时杀菌速度与药物剂量无关与药物浓度超过MIC的时间有关 TMIC TimeMIC指药物浓度超过MIC的持续时间,是预测抗菌药物临床疗效的参数,药物浓度一般指血药浓度,MIC一般指MIC90 TMIC 表示方法 血药浓度超过MIC的绝对时间 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持续时间与两次给药间隔时间的百分比。 TMIC的意义 TMIC90值达到了40-50%,可以认为其 临床疗效满意 TMIC90值达到60-70%,则其疗效很好 免疫抑制患者则要求T>MBC T>MBC指血药浓度超过MBC90的持续时间与两次给药间隔时间的百分比。 AUC和AUIC(AUC/MIC) ● 用于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等浓度依赖性抗菌药 ● 药效的主要预测指标是峰浓度和总浓度,即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以及AUC和MIC的比值。 ● AUIC(AUC/MIC)的值应当在30%和125%之间,比值越高,对严重感染的疗效及抑制耐药菌出现的效果更好 抗生素浓度和MIC的比较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克拉霉素 氨基糖苷类 氟喹诺酮类 阿奇霉素 AUC/MIC T MIC AUC/MIC 125:1 T MIC ?40%-50% ● 动物模型:AUIC较峰浓度/MIC 更重要 ● 临床: @峰浓度超MIC 8-10倍,有效率90% @峰浓度高MIC 8-10倍,耐药突株? AUIC=AUC/MIC 参见Forrest et al. 1993 AAC, 39, 1075 ● 浓度依赖性: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硝基 咪唑类 ● 时间依赖性:(无PAE)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环菌素类 ● 时间依赖性:(有 PAE)碳青霉烯类,糖肽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防突变浓度(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 MPC)是指防止耐药突变菌株被选择性富集扩增所需的最低抗菌药物浓度; 突变选择窗(mutant selection window MSW)最低抑菌浓度与防突变浓度之间的浓度范围即为突变选择窗; 抗菌药物的防突变浓度 和突变选择窗 抗菌药物治疗时,当治疗药物浓度高于MPC,不仅可以治疗成功,而且不会出现耐药突变;药物浓度低于MIC,自然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成功,但也不会选择耐药菌株。但药物浓度如果在突变选择窗内,即使临床治疗成功,也将可能出现耐药突变。 细菌产生耐药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耐药突变株的产生 (2)在菌群中得到选择性优势增菌 自发的遗传变异发生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其发生频率很低,如果没有得到选择性增菌很容易被宿主的防御系统清除。 目前的治疗策略,细菌只要发生一步耐药突变,就可能成为优势生长群而富集扩增; 如果抗菌药物达到较高的临界浓度MPC时,病原菌生长必须同时发生两次或更多次耐药突变,而同时发生两次或以上的耐药突变的频率极低,耐药突变株 出现的可能性极小。 MPC正是基于这一思想,提高药物浓度,抑制第一步耐药突变株生长,使细菌必须同时发生两次或更多次耐药突变才能生长,从而解决耐药问题。 传统理论:在抗菌药物浓度低于MIC 时,耐药突变菌株易被诱导产生,从而导致细菌耐药; MSW理论:只有药物浓度高于MIC 并低于MPC时,才导致耐药突变菌株的选择性扩增并产生耐药。 这种区别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传统的超过MIC 的药物推荐治疗剂量,很可能使药物浓度落在MSW 内,从而导致耐药突变菌株的选择性富集。低于MIC 的治疗浓度不会导致耐药突变菌株的选择性富集,因它可使整个病原菌群增强,同时相对地增加了耐药突变菌株数量,而这些耐药突变菌株在以后的抗菌药物治疗中将被选择性富集扩增。 MSW理论与传统的药效理论 MPC和MSW概念提供了一个限制耐药突变菌株选择性扩张的方法。它着眼于“限制耐药突变菌株富集扩增“,阻断第一步耐药突变。通过选择更理想的药物(低MPC、窄MSW)

文档评论(0)

mkt36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