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及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文范文     题目: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编辑: HYPERLINK /wangguiqing1987 司马小     作者:李鹂 欧伟文 李毅 汪国成 【摘要】   目的分析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方法通过查阅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总结、归纳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复杂的。主要表现为药物因素、临床使用环节及个体差异等方面。结论应正确认识中药不良反应,加强监测和防治工作,加大中药不良反应的基础研究工作,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关键词】 中药; 不良反应; 原因; 对策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人们长期与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几千年来,中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近年来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屡见不鲜,引起了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担忧,严重影响着中医药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正确地看待中药不良反应,为中药制定科学合理的应用策略,已成为摆在中医药工作者面前刻不容缓的课题。为此,本文就目前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对策等方面作一综述。   1 中药不良反应现状   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报告的数量和涉及品种数量有增多的趋势。据文献报道,有学者对1980~1999年近20年中药不良反应个案报道研究表明,除滥用、误用、中毒的病例报告,共发生中药不良反应2732 例,其中1980~1989 年发生不良反应280 例,涉及143个品种;1990~1999 年发生不良反应2452 例,涉及435 种药物;在2732 例不良反应个案中,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1156 例,占总数的42%[1]。另外,据统计结果显示,2001~2003 年中药不良反应报告数量占不良反应报告总数的13.5%,其中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报告占中药不良反应报告总数的77.2%。2001年涉及152个品种,2002年涉及320个品种,2003 年涉及663个品种[2]。同时,随着中药在世界应用的日益广泛,中药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引起国际的关注。截止2004-05,世界卫生组织共收到有关中草药的可疑不良反应报告就达11716份[3]。   2 中药不良反应的类型   中药不良反应常见类型为副作用和毒性反应。   副作用是在治疗剂量内伴随药物疗效而发生的一些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意外有害作用。主要表现为轻微头昏、嗜睡、口干、乏力、食欲减退、胃肠道不适等症状。   毒性反应是指药物引起的生理生化功能异常和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临床上可造成肝脏损害、肾脏损害,引起变态反应、过敏性休克和溶血反应等。表现在心血管系统为心悸、胸闷、心律失常等;在神经系统为眩晕、头痛、惊厥、抽搐、呼吸抑制等;在消化系统为胃肠不适、恶心、呕吐、腹泻、上消化道出血、便血等;在造血系统为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泌尿系统为肾功能衰竭、尿路上皮癌等,其他系统亦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3 中药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   3.1 药物因素   3.1.1 品种混淆由于历史原因,中药的品种繁多,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普遍。一种中药来源不同,不仅所含化学成分及药效有差异,而且毒性强弱也不相同。如同一味中药“木通”,有“川木通”和“关木通”之分,前者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或绣球藤的干燥藤茎,主产于四川、贵州和湖南等地,毒副作用很小;而后者为马兜铃科植物,主产于东北三省,其内含有马兜铃酸A、B、D及其衍生物,可损伤肾小管及间质,长期服用甚至可致肾功能衰竭而死亡[4]。      3.1.2 药物污染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由于较为普遍地使用大量含有机氯、有机磷等成分的农药且含有铅、铬、砷等有害金属的工业废料、废水、废气等对土壤、空气等自然环境的污染愈加严重。这些污染源必然会对中药种植造成影响,有的可能较长期残留在被污染的环境和植物内。如属有机氯类除虫剂的666、DDT等,在土壤中降解消失的时间较长,据研究前者需3~10年,后者需4~30年。人一旦服用这样的药材,亦会导致蓄积性中毒,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反应。   3.1.3 来源差异中药因产地不同,生长环境和自然条件会影响药材的质量。同一地区所产的药物,也会因生长年限、采收季节不同而影响药材中活性物质的含量。如乌头含乌头碱、中乌头碱等有毒成分,对人体毒性很强,其含量多少是衡量乌头毒性大小的主要依据,常因产地不同而含量差别很大。四川南川产的乌头的毒性是北京西郊的2倍、甘肃的3.2倍[5]。又如芍药在5,7,11月采集时其芍药苷的含量分别为7.2%,3.3%,9.4%[6]。所以在用药时,因其有效成分含量不同应有所增减,以防药效不达或用量过大而造成不良反应发生。   3.2 药物使用   3.2.1 炮制不规范中药经炮制后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