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纳米碳管的制备.Doc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纳米碳管的制备.Doc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纳米碳管的制备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纳米碳管(Carbon nanotube) 是1991 年才被发现的一种碳结构。理想纳米碳管是由碳原子形成的石墨烯片层卷成的无缝、中空的管体。石墨烯的片层一般可以从一层到上百层,含有一层石墨烯片层的称为单壁纳米碳管( Single walled carbon nanotube ,SWNT) ,多于一层的则称为多壁纳米碳管( Multi2 walled carbon nanotube , MWNT) 。SWNT 的直径一般为1~6 nm ,最近的研究发现纳米碳管的最小直径为0.4 nm 和直径为0.36 nm 的碳管,但是很不稳定,同样直径大于6 nm 的SWNT 也不稳定,会发生SWNT管的塌陷。纳米碳管长度则可达几百纳米到几个微米。因为SWNT 的最小直径与富勒烯分子类似,故也有人称其为巴基管或富勒管。MWNT 的层间距约为0. 34 nm ,直径在几个纳米到几十纳米,长度一般在微米量级,最长者可达数毫米。由于纳米碳管具有较大的长径比,所以可以把其看成为准一维纳米材料。纳米碳管中的碳原子以sp2 杂化,但是由于存在一定曲率,所以其中也有一小部分碳属sp3 杂化。在不考虑手性的情况下,SWNT 可以由两个参量完全确定(直径和螺旋角或两个表示石墨烯的指数( n , m) 或者螺旋向量Cn 和垂直向量T) ,MWNT 则需要三个以上的参数表示。 纳米碳管研究是富勒烯( C60 ,C70. . . ) 的继续,1991年,理论预计纳米碳管具有许多的奇特电学性能,几乎同时NEC 公司S Iijima 在高分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采用电弧法制备的富勒烯中发现了一种管状结构,经过研究表明它们是同轴多层富勒管,被称为多壁纳米碳管,随后NEC公司的TW Ebbesen 和PM Ajayan 通过改进实验条件获得较多MWNT。实际上早在70 年代已开始MWNT 的研究,当时科学家在研究气相热解碳的过程中,经观察到这种纳米结构的碳,然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研究。1993 年S. Iijima 和IBM 公司同时报道了观察到SWNT。在早期实验中,电弧法制备。SWNT产率很低,而且杂质较多。所以在Rice 大学的Richard Smalley 研究小组发现激光蒸发方法可以得到极高产率的SWNT 以后,开始了SWNT 的物理性质的研究。此后,法国Montpellier 大学的Bernier研究小组采用电弧法也可以得到高产率的SWNT。1998 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成会明研究小组采用催化热解碳氢化合物的方法得到较高产率的SWNT。由于SWNT 结构比较简单,理论研究也比较容易,所以开始了对纳米碳管的广泛研究。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 以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纳米碳管,通过单因素法考察制备纳米碳管的影响因素。具体研究思路与目标如下: (1)以负载型氧化铁和负载型氧化镍作为催化剂,以甲苯和正己烷为碳源,以氮气为载气,采用CVD法制备纳米碳管。 (2)对纳米碳管的结构特点进行表征和分析,掌握其生长机理和影响因素。 (3)优化合成工艺,确定最优工艺条件。 论文提纲: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二章 实验方法及方案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1. 考察碳源种类对纳米碳管的影响。 2. 催化剂种类对纳米碳管的影响。 3. 反应温度对纳米碳管的影响。 4. 载气流量对纳米碳管的影响。 第四章 结论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采用甲苯和正己烷两种碳源,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法来制备纳米碳管。采用透射电镜技术对产品进行分析评价。 实验方案:实验在立式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实验前,采用高纯氮气吹扫反应体系,以烃类作为碳源,以负载型氧化铁和负载型氧化镍为催化剂,调节原料炉和反应器的温度,以N2为载气,携带原料蒸汽进入反应器。 实验主要考察碳源种类、催化剂种类、反应温度和载气流量等因素对纳米碳管的形貌和产量的影响,以确定最优工艺条件。 四、中外文参考文献目录 Iijima S. Helical microtubules of graphitic carbon[J]. Nature, 1991, 354(6348): 56-58. A jayan P M. N ano tubes from carbon[J]. Chem Rev, 1999, 99:17-87. 张继红, 魏秉庆, 梁吉, 等. 激光熔覆巴基管/球墨铸铁的研究[J]. 金属学报, 1996, 1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hengzhi5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