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有机污染物的环境生态效应.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9 有机污染物的环境生物效应 环境效应是指在环境要素作用下环境受到影响的现象及其后果。环境因素的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变异而产生的后果即为环境生态效应。大量工业废水排入江、河、湖、海,对生态系统产生毒性作用,使鱼类受害而减少甚至绝灭;任意砍伐森林,会造成水土流失,产生干旱、风沙灾害,同时使鸟类减少,害虫增多;致畸、致癌、致突变物质的污染引起畸形和癌症患者增多。这些都是污染物环境生态效应的表现。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富集放大及生物迁移的过程是导致环境生物效应的主要原因。 第一节 有机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资料来源王焕校,2000) 一、有关生物对污染物吸收、迁移的几个基本概念 1.安全浓度 生物与某种污染物长期接触,仍未发现受害症状,这种不会产生症状的污染物浓度称为安全浓度。 2.最高允许浓度 生物在整个生长发育周期内,或者是对污染物最敏感的时期内,该污染物对生物的生命活动能力和生产力没有发生明显的影响的最高浓度,称为最高允许浓度。 3.效应浓度 超过最高允许浓度,生物开始出现受害症状,接触毒物时间越长,受害越重。这种使生物开始出现受害症状的浓度称为效应浓度。EC50、EC70、EC90分别代表在该浓度下有50%、70%、90%的个体出现特殊效应。 4.致死浓度 当污染物浓度继续上升到某一浓度,生物开始死亡,这时的浓度称为致死浓度。LC50、LC70、LC90、LC100分别代表毒害致死50%、70%、90%、100% 的个体的阀门。 二、植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吸收与迁移 (一)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 1.植物对气态污染物的粘附和吸收 植物能粘附和吸收气态污染物。植物粘附污染物数量,主要取决于植物表面积和粗糙程度。污染物能通过叶面气孔或径部皮孔进入植物体内。 2.植物对水溶态污染物的吸收 植物吸收水溶态污染物的器官是根,但叶片也能吸收水溶性污染物。水溶性污染物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达到根表面:(1)质体流途径,即污染物随蒸腾拉力,在植物吸收水分时与水一起到达植物根部;(2)扩散途径,即通过扩散作用而到达根部。其中质体流为主要的途径。到达根表面的污染物不一定被植物根所吸收。植物吸收土壤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除决定于土壤特征、污染物种类和数量外,还取决于植物的特征。 环境中有机污染物占有一定的比例,特别是近年来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大量使用,使植物面临着一个新的环境,植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吸收与迁移也就成了许多研究者关注的对象。 叶面对农药的吸收经过两种途径进行,即气孔吸收和角质层吸收。农药喷施在茎叶表面时,药液在植物叶面的附着性是影响药效的重要因素,表面活性剂能显著降低水溶液的表面张力,提高药液在植物叶面的附着性。 植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调节着污染物进出细胞的过程,构成了细胞的防卫系统。污染物进入细胞的过程主要有两种方式:(1)被动扩散,物质顺着本身的浓度梯度或细胞膜的电化学势流动;(2)物质的主动传递过程,这种传递需要能量。 (二)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迁移 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关于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迁移方面的内容,有关有机污染物在植物体内迁移的成果很少。 三、动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吸收与迁移 (一)动物对污染物的吸收 动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一般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途径。 经呼吸道吸收 空气中污染物进入呼吸道后顺气管进入肺部,其中直径小于5nm的粉尘颗粒能穿过肺部被吞噬细胞所吞食;部分毒物如苯并(a)比等能长期在肺部停留,会使肺部致敏纤维化或致癌。部分毒物运至支气管时刺激支气管壁产生反应性咳嗽而吐出或被咽入消化道。 经消化道吸收 消化道是动物吸收污染物的主要途径,肠道粘膜是吸收污染物的主要部位之一。整个消化道对污染物都有吸收能力,但主要吸收部位是胃与小肠。肠道吸收污染物量受到污染物化学形态的制约。如脂溶性的有机物容易被吸收。 经皮肤吸收 经皮肤吸收一般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污染物以扩散的方式通过表层,第二阶段是污染物以扩散的方式通过真皮。 (二)污染物在动物体内的迁移与排除 目前的研究成果也主要是关于重金属在动物体内的迁移方面的内容,有关有机污染物在植物体内迁移的成果十分有限。 四、物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吸收 微生物细胞吸收污染物的机理 污染物结合到微生物细胞壁上有3种作用机理:离子交换反应、沉积作用和络合作用。大多数微生物具有结合污染物的细胞壁,细胞壁固定污染物的性质和能力与细胞壁的化学成分和结构有关。例如,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有一层很厚的、网状的肽聚糖结构,在细胞壁表面存在的磷壁酸质和糖醛酸磷壁酸质连接到网状的肽聚糖上。磷壁酸质的磷酸二酯和糖醛酸磷壁酸质的羧基使细胞壁带负电荷,具有离子交换性质,能与液体中带正电荷的粒子进行交换反应。此外,细胞的能量转移系统在物质转运过程中不能区分电荷相同的是否为代谢所需物质,所以一些污染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