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优产业结构理论模型与定量测算.doc

中国最优产业结构理论模型与定量测算.doc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用标准文案 文档 中国最优产业结构:理论模型与定量测算 2013年05月27日 10:29 来源:《经济学》2012年1期 作者:肖兴志 彭宜钟 李少林 字号 HYPERLINK javascript:doZoom(18) \t _self HYPERLINK javascript:doZoom(16) \t _self HYPERLINK javascript:doZoom(14) \t _self HYPERLINK javascript:window.print(); \t _self 打印 HYPERLINK mailto:skw01@ \t _self 纠错 HYPERLINK /glx/glx_jjgl/201310/448876.shtml \l 分享#分享 \t _self 分享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t _self 推荐 浏览量 125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生产者和要素供给者的双重优化动机分析,开发出一个能够付诸定量测算的最优名义产出增长率模型。基于该模型对1992—2009年中国最优产业结构的测算结果显示,最优名义产出增长率模型成功地量化了中国经济运行过程中重大事件对实际产业结构偏离最优产业结构程度的影响。该模型所涉及的定量分析指标,能为中国政府在制定和调整产业结构目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提供切实可操作的产业政策工具。       【关 键 词】最优产业结构最优增长率随机贴现因子   【作者简介】肖兴志(通讯作者),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E-mailxiaoxingzhi@;彭宜钟,李少林,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邮编  116025)。   一、引言   我国过去所采用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典型特征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已经刻不容缓。作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构成了我国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理论界对我国的产业结构相关问题展开了大量研究,并形成了很多关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熊映梧和吴国华等(1990)利用“偏离度”的概念分析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均衡度,他们认为劳动力结构与产值结构不对称性的加剧会导致两者之间偏离度的提高,第一产业的正向偏离数①和第二产业的负向偏离数是导致中国产业偏离度②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谢伏瞻等(1990)基于中国战略产业的选择标准,依据各产业劳动力和资本的密集使用程度以及各产业对国民经济整体的关联影响,提出以农业、电力工业为主的能源工业、钢铁、铝、化工原料为主的原材料工业、交通运输与通信业等七大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战略产业;周振华(1991)认为提高产业结构的聚合质量是调整不合理产业结构的核心问题,而提高聚合质量的问题最终归结于结构平衡度的提升,他还从理论上阐述了产业结构平衡的若干关系,其中包括产业结构的短期平衡和长期平衡、短线平衡和长线平衡、绝对平衡与相对平衡;胡春力(1999)在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原则进行论述的基础上,认为我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水平低下、发展滞后,第二产业缺乏高加工度产业的带动作用,产业结构的粗放和低度化使得资源和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并指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农村工业化、对外开放、制造业结构升级三者之间的关系。   李宝瑜和高艳云(2005)通过构建产业结构年度变化失衡指数,通过计算产业增加值年度增长率、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等指标揭示出我国产业结构的年度不合理比重,并用该方法对我国1990—2002年各产业的不合理比重进行了计算,其结果显示2002年我国产业结构中包含了3.11%的不合理比重;邬义钧(2006)分别从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基本实现现代化两方面,具体分析产业升级的具体目标和战略目标,并提出附加价值溢出量、高加工化系数、结构效益指数等评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程度的指标;何德旭和姚战琪(2008)通过分析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各种效应,提出了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路径,他们认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驱动力,并且以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为车轮,由此带动产业结构的整体性升级;Acemoglu and Guerrieri(2008)通过建立一个两部门模型,从理论层面表明资本积累是产业结构变迁的重要原因;黄茂兴和李军军(2009)使用1991—2007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构建了技术选择、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可以通过选择合理的资本深化和技术来实现;Ju et al. (2009)通过一个可追溯的无限期一般均衡模型,从理论角度分析了

文档评论(0)

dmz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