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病理学传染病课件.ppt
* * 大脑弓形虫脓肿(大体) * * (三)恶性肿瘤 卡波西肉瘤(Kaposi)、恶性淋巴瘤等恶性肿瘤是艾滋病患者发生的常见肿瘤。约30%的病例可发生卡波西肉瘤,该肿瘤起源于血管内皮,广泛累及皮肤、粘膜和内脏。肉眼下,肿瘤呈暗蓝或紫红色的斑块。镜下显示成片的梭形细胞,具有明显异型性,其间可见毛细血管间隙。 * * 四、临床病理联系 艾滋病临床上分为急性期、潜伏期、艾滋病前期、艾滋病全盛期。 1、急性期,发生在感染后2周~6周,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 2、潜伏期,可持续2年~10年(平均5年),仅出现抗HIV抗体阳性,而无临床症状。 3、 艾滋病前期,患者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发烧、体重下降,TH细胞数下降,TH/TS比例倒置(由正常比值2:1下降至1:2)。 * * 4、艾滋病全盛期,TH细胞严重缺陷,出现致命的机会性感染,发生各种恶性肿瘤。 五、预 后 本病预后差,死亡率达100%。由于有效的疫苗尚待时日,又无理想的治疗药物,艾滋病的预防是至关重要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 * 临床上,本病可出现发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和白细胞增高,阵发性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排便次数频繁等一系列症状。 急性菌痢的自然病程为1周~2周,在适当治疗下大多痊愈,少数转为慢性痢疾。 (二)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本型的特征为起病急骤。肠病变和症状常不明显,但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多见于2岁~7岁儿童。 * * (三)慢性细菌性痢疾 病程超过2个月,肠道病变此起彼伏,新旧陈杂。 * * 第四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meningitis)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理特点是脑脊髓膜的化脓性炎症。多在冬春发病,经呼吸道传播,患者以小儿多见。临床上有高烧、头痛、呕吐、颈强直等症状。及时治疗,大多数患者可痊愈。少数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病情凶险,预后差。 * * 一、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原体 脑膜炎双球菌。 传染源 患者及带菌者。 传播途径 该菌存在于患者和带菌者的鼻咽部,借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流行季节 冬春季。 * * 二、发病机制 细菌进入上呼吸道后,大多数只引起局部炎症,成为健康带菌者。仅少部分机体抵抗力低下,细菌从上呼吸道粘膜侵入血流,并在血液中繁殖,到达脑脊膜后引起脑膜炎。 三、病理变化 脑脊髓膜血管高度扩张,蛛网膜下腔充满灰黄色脓性分泌物,使脑的沟回结构模糊。病变以大脑顶部显著。镜下可见大量的中性粒细胞、纤维素及单核细胞。蛛网膜血管高度扩张充盈。 * * 三、临床病理联系 颅内压增高症状 由于充血、渗出物的堆积、脑水肿、脓性分泌物使脑脊液吸收障碍等因素,引起颅内压增高。患者出现头痛、喷射状呕吐、小儿前囱饱满等症状。 为颈强直、角弓反张、Kernig征(屈髋伸膝)阳性。 脑脊液变化 脑脊液压力增高,混浊不清,含大量脓细胞,蛋白增多,糖减少,涂片及培养检查可查到病原体。 * * 颅神经麻痹 由于基底部脑膜炎症常累及Ⅲ、Ⅳ、Ⅴ、Ⅵ、Ⅶ对颅神经。可出现相应的神经麻痹征。 结局和合并症 由于抗生素的应用,经及时治疗,大多数患者可痊愈。如治疗不当,可发生如下合并症: ①脑积水:由脑膜粘连、脑脊液循环障碍引起。 * * ②颅神经麻痹:出现耳聋、视力障碍、面神经麻痹等。 ③脑缺血和脑梗死,由脑底血管炎引起管腔阻塞所致。 少数儿童发生暴发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性脑膜炎球菌败血症,沃—弗综合征)。临床上起病急骤,迅速发生周围循环衰竭、休克、DIC、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而脑膜的变化轻微。病情凶险,多在起病24小时内死亡。 * * 第五节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poliomylitis)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脊髓灰质炎病毒是一种嗜神经的小RNA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主要病理变化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的变性坏死,造成患者肢体麻痹。又因儿童患者多见,故有小儿麻痹之称。 * * 一、病因 病原体 脊髓灰质炎病毒,有三种亚型,主要是第一型致病。 传染源 患者及无症状的带病毒者。 传播途径 粪―口传播是主要传播方式。少数经飞沫传播。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 * 二、发病机制 病毒自咽部或肠粘膜进入人体后,入血产生短暂的病毒血症,当患者机体抵抗力低时,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引起病变。大多数人仅形成隐性感染。 三、病理变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