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石学》PPT教学课件 第六章 碳酸盐岩 一二三节.ppt

《沉积岩石学》PPT教学课件 第六章 碳酸盐岩 一二三节.ppt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九 碳酸盐岩的颜色 颜色类型 浅色类:白色、灰白色、浅灰色等 暗色类:灰色、深灰色、灰黑色等 红色类:黄色、褐色、红色、紫红色 决定因素 主要矿物及次要矿物的相对含量 颗粒、晶粒以及基质的粒度 色素及有机碳的影响 风化作用 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浅水低能环境中生成的碳酸盐岩,多呈中灰色。 停滞缺氧的深水盆地—出现暗灰、灰黑色、黑色的碳酸盐岩。 红色类—高价铁氧化物引起的,氧化环境。 十 碳酸盐岩的研究方法 (一)、野外研究方法 1.岩类学的研究 用稀盐酸(1:7或5%)对碳酸盐岩进行鉴别 酸蚀法,观察岩石的结构 2.古生物学的研究 3.地层学的研究 4.沉积环境及岩相古地理学的研究 5.油气生储盖有利层段及地区的判断 6.采样 (二)、室内研究方法 1.薄片法 2.揭片法(印膜法) 3.酸蚀法 4.染色法 茜素红+HCl 方解石、文石、高镁方解石、毒重石—深红色 铁白云石、菱锶矿、含铁白云石—紫色 白云石、(硬)石膏、菱铁矿、菱锰矿、菱镁矿—无色 5.全样品的难溶组分分离法 6.化学分析法 7.差热分析法 8.热重分析法 9.热发光法 10.电子显微镜法 11.X射线衍射法 12.同位素法 13.放射性碳测定年龄法 14.其他方法 本节要点: 碳酸盐岩的概念 碳酸盐岩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 碳酸盐岩的成分分类及命名 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重点) 碳酸盐岩颗粒类型(重点) 内碎屑和鲕粒的形成(重点) 碳酸盐岩的沉积构造 * 渗流砂型胶结物:碳酸盐岩的原生或次生孔隙中,充填着一种粉砂级的碳酸盐沉积物,结果在孔隙壁上形成亮晶,中间为泥屑、粉屑或细小生物碎屑;或者在孔隙底部形成粉屑、泥屑,上部形成亮晶(示顶底构造),内部沉积物有时有显微层理构造。 等厚环边型胶结物:亮晶方解石以等厚环边分布在颗粒上,有等厚的纤片晶体交汇形成多角形的边界,为淡水和海水潜流带胶结物的一种特征,淡水潜流带形成的等厚环边胶结物为方解石,而海水潜流带形成的胶结物为文石或高镁方解石。 * 类似于陆源碎屑岩中杂基与胶结物共存,亮晶胶结物与泥晶应当有共存的情况,如示顶底构造中亮晶与泥晶共存,上述第三条表述意思是胶结物与泥晶只能有一种出现,是否恰当? 现代沉积中未经变化的鲕粒同心壳层由隐晶质文石组成: 文石针呈放射状:缓慢沉淀与弱搅动 文石针呈切线方向排列:快速沉淀与强烈搅动 根据鲕粒结构和形态,鲕粒分为: 正常鲕 表皮鲕(表鲕) 复鲕 放射鲕 单晶鲕 多晶鲕 负鲕(空心鲕) 藻鲕 鲕粒的成因 生物说(藻成因) 无机说:将鲕粒的形成与它的结构特征、生成环境联系起来 卡耶(Cayeux, 1935)提出鲕粒生长的必要条件:CaCO3供应丰富且达到饱和,有充分的核心来源,水要受到搅动。 卡洛兹(Carozzi, 1960)对鲕粒的成因有较具体的论述。两个控制因素:搬运水流的强度,成鲕环境中的水的动荡程度。 水动荡强度 搬运水流的强度,都可以成鲕。 水动荡强度介于最大和最小颗粒的搬运水流的强度,形成鲕+非鲕粒。 水动荡强度 搬运水流的强度,无鲕粒。 (1)同一标本中鲕粒的最大粒径近似一致 (2)与鲕粒共生的内碎屑(假鲕)比鲕粒的粒径大 (3)即使鲕粒的核心为长形颗粒,但所形成的鲕粒外形却总是趋于球形 (4)鲕粒的内核大小可以有很大差别,但所形成的鲕粒大小近于等大 (5)表皮鲕通常与正常鲕等大或略小 卡洛兹的理论可以解释以下事实: 3.藻粒 藻包粒:大小不等、外形不规则的球形颗粒。 (1)藻包粒 藻包粒与鲕粒的区别:2mm;同心壳层不规则(弯曲、皱纹、波状)、宽窄不一、不连续;壳层富含有机质,为藻类纹层(富藻与富屑层构成纹层构造);形成机理不同。 核形石:也称藻灰结核,为球状叠层石,粒径小者为0.2~0.3mm,大者2~5mm或更大。 核形石的形成:蓝绿藻的粘液,围绕一定的核心(碳酸盐岩颗粒或碎屑),一边粘结碳酸盐沉积物,一边又受水动力的搬运,或悬浮或滚动,从而形成不规则的同心增长层。 (2)团块及凝聚颗粒 又称葡萄状颗粒或巴哈马石,为外形不规则的复合颗粒集合体,2mm。 4.球粒(pellet)和粪球粒(fecal pellet) 球粒——较细粒的(粉砂级或细砂级)、不具特殊内部结构的、泥晶的、球形卵形的、分选较好的颗粒。 从现有资料看至少有三种成因: 球粒成因观点: 无机凝聚 生物凝聚 无脊椎动物粪粒 粪球粒:无脊椎动物吃进碳酸盐软泥后排泄物 假球粒:机械磨圆且已固结的灰泥颗粒、泥晶化颗粒。 藻球粒:碳酸盐岩泥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