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11 / NUMPAGES11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发展规划
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发展背景
1、增设专业的主要理由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一稿)》文件,我校于2005年设置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为各级电视台、广播电台培养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人才。随着全球化媒体融合形势的加剧,涉及到电视视频制播技术的领域越来越多,根据《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5)》显示,截至 2014 年 12 月,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 4.33 亿,用户使用率为 66.7%;全国共有608家机构获批开展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视听节目服务正大量由传统广播电视向视听新媒体转移。由此带来的新媒体人才缺口达60-80万。
在此背景下,单纯为电视台培养技术人才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要。增设广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与传统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相互补充成为当务之急。
广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设置有助于完善我院人才培养体系,应对非新闻类视频制作人才缺乏现状,强化我院学生竞争力。毕业生可以进入电视媒体、网络公司、影视制作公司、专业动画公司等单位就业。
2、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需求现状
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统计信息显示,目前全国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已经达到97.79%和98.42%,全国公共广播节目套数为2637套,公共电视节目套数为3250套,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仍处于高速发展之中。伴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繁荣,对广播电视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而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行业尤其是视频网站、手机媒体、移动媒体行业正在迅速崛起,这些新媒体行业对于广播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需求量很大。此外,当前整个媒介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媒介融合成为大势所趋,一些传统的纸质媒体开始增设视频业务,这也增加了对广播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需求数量。
二、专业建设目标
1、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建设思路
(1)总体建设思想
应国家提升文化软实力和促进媒体融合发展的方针,以培养视听新媒体特色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为导向,依托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新闻传播学)、湖北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广播电视学)、湖北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等已有学科优势,推动艺术学与新闻传播学的交叉创新,深入开展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科研和教改,探索与视听新媒体行业共进发展的产教融合模式,实现“入主流、上台阶、创特色、出人才”的专业建设目标。
(2)师资建设定位
以广播电视学专业师资为主体,建设和完善适应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新时期发展需求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专业教师既具备深厚的广播电视编导、视听新媒体理论功底,同时具有丰富的电视节目编导、网络与新媒体视听节目采编工作经验,并满足应用技术型高等院校对师资提出的教学、科研、教改能力,及职称、学历配置规格等各项要求。
(3)专业建设定位
在构筑传统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的前提下,结合电视媒体向视听新媒体转型的发展趋势,突出以网络与新媒体视听节目编导人才为培养目标的专业特色,形成艺术学、新闻传播学等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布局,并依照学校应用技术型高等院校转型的指导思想,在人才素质、培养模式、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充分体现应用型特质。
(4)专业发展规模定位
根据对全国专业布局和人才市场供需情况的科学分析,立足学院和学科发展实际,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规模应稳定在单个年级1-2个自然班,并按人才市场需求合理调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规模增量。
2、总体建设目标
贯彻“入主流、上台阶、创特色、出人才”的专业建设宗旨,构建新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核心能力培养体系,建立艺术学与新闻传播学融合交叉的学科平台,强化应用技术转型理念指导下的实践平台建设和教学改革,具备高质量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办学水平,为广播电视业界及网络新媒体视听行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融合型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建设成为学校专业群中的优势专业,并力争在省内具有品牌效应。
三、分阶段、分项建设目标
(一)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科建设为导向,以学科带头人培养、团队建设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突出人才战略在专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统筹学科建设需求、教育教学改革需求、办学特色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抓“培养、引进、共建”三个环节,通过科学规划、学科带动、机制创新等措施,建立一支师德高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学科研队伍,为实现专业发展目标提供师资保障。
2、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目前本专业现有13名专任教师,其中高级职称为5人,占38%;讲师职称6人,占47%;助教职称2人,占15%。博士生学位3人,硕士学位6人;博士生导师1人。从事高校教学经历在10年以上占70%,复合型、双师型3人。
3、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
本专业师资队伍应满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