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石学》PPT教学课件 第十二章 海洋碳酸盐沉积环境及相模式 .ppt

《沉积岩石学》PPT教学课件 第十二章 海洋碳酸盐沉积环境及相模式 .ppt

  1.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礁的分类 1、根据礁的形态和礁与海岸的关系 岸礁(裙礁) 岸礁——从海岸向海方向生长的礁,即和陆地或岛屿相边的礁。这种岸礁有时可以沿陆地或岛屿的边缘分布并延伸很远,就象把陆地或岛屿镶饰上一个裙边,所以也叫裙礁。 堤礁(堡礁) 环礁 堤礁:离岸有一定距离,常呈带状,其延伸方向多与海岸平行;由于它象带状延伸的堡垒一样护卫着海岸,所以也叫堡礁。 环礁:远离海岸即位于广海中的呈环形或不规则的断续环形礁,其四周常露出海面呈低矮的环形礁岛,其中间常呈现一个不深的潟湖。 岸礁、堤礁和环礁的演化关系 2、根据礁的形成环境分 台地边缘礁 盆地礁 潟湖礁 台地礁 滩礁 3、根据礁的形态分 线状礁 也可把分散在盆地、潟湖、台地或滩中的孤立礁,称作斑礁(或补丁礁)或点礁。 马蹄礁 点礁 塔礁 桌礁 台礁 也有把前述的一引起名称复合使用的,如马蹄形环礁、台地(内)点礁、盆地(内)环礁等。 4、曾鼎乾等(1994)从我国各地质历史时期中的生物礁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礁的古地理位置和几何形态,把礁分为台地边缘礁、堤礁、环礁、塔礁和点礁等。 5、范嘉松从生态的观点讨论了我国地质时代中生物礁的分类,他把礁划分为生物建隆礁、障积建隆礁以及灰泥建隆礁。 三、礁的形成及生物造礁作用 1、礁的形成条件 礁的形成条件是指能使造礁生物群落中的生物蓬勃发展的生态条件,包括水温、盐度、水深、浊度、溶解的气体、底质、波浪以及水流等。 障积式: 粘结式: 附着式: 骨架式: 胶结式: 2.生物造礁作用 生物造礁作用方式 海流流过时生物可阻碍海流中的泥晶物质而沉淀成岩。 生物把海底生物碎屑覆盖起来快速粘结成岩,加固以抗风浪。 藻类等附着在骨架生物上造成结壳,起到加固作用。 造架生物死亡后仍然保留其生态条件,作为礁体拓展的基本格架。 藻类生活在洞穴、孔隙中,产生胶结作用,同时起到加固作用。 3、礁的形成与演化 同自然界的其他事物一样,礁也有它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海侵过程中的古地貌多常常是礁的发生地;地壳下沉的幅度与造礁生物生长幅度一致是生物礁发育的必要条件。 海侵过程中海平面上升幅度太快,海水变深,或海退过程中海平面下降得太快,海水变浅,盐度增加,以及其他因素等,都会中止生物礁的发育。 詹姆斯(James,1979)从造礁生物的生态学出发,将生物礁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定殖阶段 拓殖阶段 泛殖阶段 统殖阶段 四、地质历史中的礁和造礁生物 地史上最早的礁出现在晚前寒武纪,它们主要是一些蓝绿藻捕集灰泥而形成的丘状构造。 寒武纪∈、藻仍然是主要的造礁生物。 O、藻类,管状珊瑚。 D、极为重要的造礁期,层孔虫、珊瑚、藻。 C、珊瑚、苔藓虫、藻。 P、海绵、苔藓虫、水螅、一些钙质红藻。 T、生物建造的规模较小,分布不太广泛。 J、珊瑚、海绵。 K、生物建造分布于40°N~20°S范围内。 R、礁比较发育,规模比较大,珊瑚、藻类。 五、礁分布与油气的关系 礁及其复合体极易形成有效圈闭而成藏。凡有碳酸盐岩发育的地区,大部分都存在由礁控制的油气田。 礁型圈闭常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礁型油气田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 礁型油气田一般分布于礁核。 本节要点: 生态礁的概念 礁的基本特征 根据礁的形态及其与岸的关系分类 造礁生物的作用形式 礁复合体相的划分及其特征 礁与油气的关系 * Laporate模式 Irwin模式 潮上带、潮间带 Z带 潮下带上部 Y带 潮下带下部 X带 2、杨等的模式 Young et al.(1972)曾对于美国阿肯色州的奥陶系碳酸盐岩进行了研究,他们根据其岩性及古生物特征,也拟定了一个以潮汐作用带为形式的相带模式,划分出了四个相带。 潮上带 潮间带 局限潮下带 开阔潮下带 平均高潮面以上的向岸延伸的广阔平原。 岩石类型:白云岩、白云质泥晶石灰岩、球粒泥晶石灰岩。 沉积构造:干裂、鸟眼。 ⑴潮上带 化石少见,有藻席。 ⑵潮间带 平均高潮面与平均低潮面之间的地带。 潮间带上部:类似潮上带,藻席发育。 潮间带下部:内碎屑灰岩、生物碎屑灰岩,有柱状叠层石。 化石较多,虫孔也较常见。 平均低潮面以下,波浪、潮汐作用较强,高能。 岩石类型:内碎屑石灰岩或生物屑石灰岩,亮晶胶结。 沉积构造:可出现低角度斜层理。 ⑶开阔潮下带 生物化石丰富。 ⑷局限潮下带 水体能量受到限制,为较低能环境。 岩石类型:内碎屑生物屑灰岩,灰泥充填,亮晶少。 生物化石多见,在较浅部位可形成生物丘。 Laporate模式 Irwin模式 Young et al.模式 潮上带、潮间带 Z带 潮上带、潮间带、局限潮下带 潮下带上部 Y带 开阔潮下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