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分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分析 摘要:在互联网创业热潮下,创新创业教育容易出现方向上的误区。要做到培育出具备创业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优秀人才,带动地方产业创新发展与经济发展,产学官联合互动,丰富创新创业资源,完善创新创业政策,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平台是必要的举措。 关键词:创新创业;大学生;互联网;教育模式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使互联网创新发展模式异军突起。高校如何在这种背景下,培养出具有更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生,完成高水平人才培养工作的历史使命,成了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刘红玉在《国家创新战略演变研究》一文中将我国创新战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探索阶段(1949-1977年)、科技发展战略向创新战略演变阶段(1978-2005年)、生态化的自主创新战略确立(2006年—至今)[1]。对应于我国创新战略发展的过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际上也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缺失阶段(1949-1977年)高校毕业生尚处于上山下乡的时代命运下。第二,技术创新逐步发展阶段(1978-2005年)人才逐步得到重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就业率普遍高。第三,创业教育逐步发展阶段(2006-2012年),2001年后,大学生就业压力逐步增加。2010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但创新创业教育并未强制纳入高校正式课程。部分高校过于重视创业知识传授和创业技能训练,出现采取急功近利措施的现象[2]。第四,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齐头并进的发展阶段(2012—至今),2012年,国家确定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教育部下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始进入调整阶段,更多的专家学者提出了更深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自主创业不仅要求学生能结合专业特长,根据市场前景和社会需求做出自己的创新成果,而且要直接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使大学生由知识的拥有者变为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做出贡献的创业者[3]。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业精神[4]。实施创业教育不仅仅是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更重要的是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意识与能力[2]。 2互联网创新发展模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广泛应用和中国网民数量的大幅度增加,互联网创新不断涌现,利用互联网进行创新发展的案例比比皆是。互联网创新发展从大的方面来讲可以用“互联网思维”一词概括,从小的角度来讲,可以说是“互联网+”。互联网思维的本质其实是利用互联网的力量,将商业回归本质。而“互联网+”的实质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在各个产业内部及产业间的运用,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配套技术的嵌入,在行业间产生反馈、互动与协调,最终出现大量化学反应式的融合与创新。受互联网创新浪潮的影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开始对互联网创新创业大力推崇。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容易产生以下几种误区。2.1片面追求平台式创业,意图简单复制现有成功模式。在现有的互联网创新成功案例中,美团、饿了么、滴滴打车等平台经过资本市场的融资市场估值不断翻倍,资本投资收益率节节攀升。资本市场在面对互联网创新创业的浪潮中跃跃欲试,唯恐失去投资的大好机会,而创业者也试图将现有成功模式简单复制到其他行业,创立新的行业平台,进而得到资本市场的垂青。一边是不断刷新市场估值的创新平台不断涌现,一边是资本市场的风起云涌和创业者的跃跃欲试,市场泡沫形成。高校大学生在平台式创新中具备技术与人才优势,但对平台双方的资源极度缺乏,没有买卖双方资源的注入,注定了平台是无根之水。2.2跨界创新却未进行深度行业调研。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推崇互联网创业,鼓励进行跨界创新。这种创新必须基于对传统产业的深度了解。这些深度了解在目前的高校资源环境中还难以完全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师资力量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由经济管理学院的教师,很难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虽然有少数校外聘请的“实战派”教师,但难以实施高效的教学。二是辅导员,他们也缺乏创业经历与体验,难以把握创业的精髓[2]。2.3片面追求商业模式创新,缺乏高精尖技术创新驱动型人才。国外不少高校都在生态、智慧、创意等领域推出创新创业孵化器[5]。美国青年创业者主要在互联网、生物制药、新能源、媒体等领域。我国青年创业扎堆在互联网、零售等方面,由此可见差别[6]。国外创业者更多注重在技术创新,而我们的青年创业者更注重的是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固然能够对目前的传统产业革新找到方向,但并不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高校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应当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理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出具备技术创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市场判断能力的综合型创新人才。只有以此

文档评论(0)

行业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