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唐书法教育与王羲之书圣地位的最终确立
王羲之学书师古不泥,食古能化,重领悟,讲修养,而后“达其性
情、形其哀乐”而终成一家。里名重当时,为世人所瞩目,但其书法在东
晋时尚有褒有贬,南朝宋、齐两代羲之书名曾在献之之下,有“大王不如
小王”之说。只是经过唐太宗李世民的极力倡导,初唐书法教育变得轰轰
烈烈、如火如荼,致使崇尚王羲之书风日盛。王羲之遂获“书圣”桂冠,
此后独步书坛达千余年之久。
初唐的书法教育应是一种大的教育观下的书法活动,或者说是把书法
观、书法美学思想转化为书法实践的一种过程,并不只是书写技法等的传
授。在初唐的书法教育活动屮,唐太宗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链接。唐太宗
酷爱书法,更偏爱王羲之,亲为王羲之作《传论》,赞叹曰:“旷观古今,
堪称尽善尽美者,其惟王逸少乎!”褒誉至极,影响朝野上下,争学王书,
一时蔚然成风。李世民缘何独爱逸少? “封建盛时,开国之君,励精图治,
有一种谨严振拔的治世精神,也要求艺术有一种既能继承传统乂能开创新
业的精神,他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肯定王羲之的书法精神和其成就的。”? 1 ?
他不喜欢东晋之后日益形成的妍媚之气,因此也就十分鄙视这种书风的代
表,他渴望王羲之书法精祌在他的时代得以传播,建立起大唐的王羲之精
祌。唐太宗的书法观并不纯粹,其教育观也有着政治色彩,是为自己的李 氏王朝培养接班人和卫道士的,科举选才与书判取仕也应是李世民思想的 产物,书法教育不过是贯彻其思想的一种方式。学王体书,不在于徒拥其
形,更在于学其“古而能今”,是继往开来的而不是墨守古人的。正是这
样一种审美的教育思想,j有了唐代书法教育的辉煌和唐代灿若星辰的书
法大家以及泱泱大观的唐代书论乃至形成唐代的尚法书风。
唐太宗的审美观与政治观直接作用于他的教育主张,他推行了两项书
法教育措施:一是建“弘文馆”,并下诏凡五品以上京官都必须学习书法。
弘文馆几乎成为学习书法的专门学校。二是在国子监中专设“书法博士”
二人,掌管文武官八品以下及庶人之子为学生者,以文字为由,课以写字。
而弘文馆、国子监还担负着培养诠试官吏的重任,由“书学博士”专门诠
试,不合要求者不能做官。唐太宗对王羲之的情有独钟,使王体书法声名
鹊起,“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在那样对明主圣君顶礼膜拜的岁月里,一代
天骄的想法便是群臣百姓的思想。在屮国历史上是唐太宗成就了王羲之,
还是王羲之成就了唐太宗?无言其他,此二者的相互作用把书法的审美框
架明显地勾勒出来,并深深地影响后世,乃至现在依旧有此遗绪。尚王书
风引导了书法的发展,无意中也阻挠了书法的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而唐
太宗与王羲之的相互作用,并不是直接对话,而是以书法教育这一活动为
中介实现的。李世民、书法教育、王羲之,此三者之间己经构成了一种牢
不可破的三角关系,并且这个三角几乎牢牢地支撑了初唐的书法天空,也
象一把巨大的铁椎敲响了大唐之音,余音袅袅,至今犹闻。王羲之的书圣
地位也因此被不可动摇地定格在中国书法史上。
虽然,李世民的作用无论如何是回避不了的,但唐代书法的真正繁荣 与王羲之的书圣地位的真正确立,却是得力于李氏倡导下的轰轰烈烈的书
法教育运动。唐代书法教育的机构、内容及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一面,这些
保证了唐太宗书法思想的权威性与贯彻落实,也为王羲之书圣地位的巩固
提供了根本保障。
在唐代,官学体制空前完备。唐高祖李渊发表“兴学敕”说:“自古
为政,莫不以学为先。” ? 2?同时大力恢复和兴办学校。而唐太宗的“贞
观之治”更是把唐代兴学之风推向高潮,据统计,“‘六学二馆’的学生数
最高曾达8千人”。? 3?这些为唐太宗的长治久安提供了保障,也为其书
学思想的贯彻实施提供了极好的场所与传播途径。事实证明,他是成功的。
唐代书法教育的机构是崇文馆、弘文馆和国子监,虽三者都开设有书法课
程,但主要还是在弘文馆。初唐时欧阳询、虞世南都是名重当代的书中翘
楚,被李世民敕为书法博士专事教习书法。“唐之国学凡六,其五曰‘书
学’,置书学博士,学书日纸一幅,是以书为教也。”?4?唐太宗作为一代
开国之君,重教育表明了他作为一个优秀政治家的睿智眼光。由于天子的
一言九鼎,因此,当时的教育思想其实决定着他本人的各种认识与政治的、
价值的、审美的取向等。李世民独爱逸少书法也是因为他把书法观与其政
治观紧紧地融合在了一起。“唐太宗曾于贞观初年下诏,出内府金帛征求
王羲之墨迹,命魏征、虞世南、褚遂良加以鉴识编B,又御选拓书人精工
拓模,使广为流传。”? 5?不仅亲为王逸少作传,自己也锐意临习,还“令
诸太子临写王字”。? 6 ?并且僧怀仁耗时二十余年从大量王羲之书迹屮集
成太宗撰序、高宗撰记的《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不仅开集字成碑帖之 先河,此书一成亦即风行为学王范木而广为流传。如此推行王羲之的书法
教育恐怕还是幵天劈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