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历史时期行政区划的变迁.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行政区划又称“行政区”,简称“政区”,是国家对所辖领土进行分级管理的结构,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使国家和地区主权,推行任务的多级行政管理区。 作为行政区,从政区角度考虑,必须具备如下要素:一是一定的地域空间。二是一定的界限。三是一定的层次。四是一个行政中心。 “侨置”州、郡、县:“永嘉之乱”后,晋室南渡,政府为了招抚流民、安置世家大族,以维护起原有的显赫的郡望,遂按照原来籍贯的州郡县名就地安置,侨州郡县成为一种行政制度被广泛施行。 隶于路者称散府、散州。 府之下领州、县,州下有属县。 县有隶属于州者,也有直隶于府和路者,还有路、府、州皆辖县者。 路、府、州、县的长官都称为达鲁花赤,由蒙古人出任。 另派汉人分任总管、州尹、府尹、县尹为达鲁花赤的副职。 1、省制演变 二、 明朝省制的演变 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称“省”,成为明、清以后我国最高一级的地方行政区。 宣德三年(1428年),全国划分为两直隶和十三布政使司: 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更名为京师,应天府复南京旧称,并以京师、南京所辖府、州置南北两直隶,直属六部。 京师(北直隶)、南京(南直隶)和山东省、山西省、河南省、陕西省、四川省、江西省、浙江省、福建省、湖广省、广东省、广西省、云南省、贵州省 。 “三司”彼此互不统属,互相牵制,分别向中央负责,以避免行省权力过分集中。 明朝将一省之权分属“三司”:承宣布政使司,设左、右承宣布政使,掌管一省之行政权;提刑按察使司,设按察使,掌管一省之刑名按劾之事;都指挥使司,设都指挥使,掌管一省军事。 自宣德以后开始有派部(六部)、院(都察院)大臣以“总督”、“巡抚”职衔督抚地方的临时措施。 明代实行布政使司(省)、府(州)、县三级制。 总督主要署理军务,巡抚主理民政,兼理军务。 2、都司、行都司、九边 明代在边防重地另置都司、行都司、九边等军事机构。 都司、行都司下辖卫、所。卫的长官称指挥使,所的长官称千户、百户。每卫统十千户所,每千户所统十百户所。另有守御千户所,专守御一地。 九边:明朝将北部边防线分为九段,由大将率军驻守,合称九边(九镇),各设总兵、副总兵统之,佐以参将、游击、守备等,构成了明朝北边的防御体系。 三、清朝行省制的发展 1、清朝内地行省的发展 清初,由明朝的十三行省增为十八行省。光绪九年(1883年),新疆建省。光绪十三年(1887年),改台湾府为台湾省。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增东北三省(奉天、吉林、黑龙江)。至此,清朝盛时共有二十三省。 * * 第三章 历史时期行政区划的变迁 第一节 秦统一前地方行政区划的出现 一、分封制 分封制是一种用“封邦建国”的方式来划分区域的统治方法。具体方式,王都附近的地方由天子直接进行统治,其它地方都分封给贵族和功臣,亦即诸侯。诸侯又将所属土地分给卿、大夫,作为采邑。 这种制度以血缘为主体的宗法制度为核心,以嫡长子继承为标志,通过“大宗”和“小宗”的层层关系,将国家的统治体系紧密地维系起来,以达到巩固统治、强化政权的目的。因此,分封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地方行政区划。 1、县的产生:春秋中后期兼并战争的加剧,各国常常将拓土开疆新征得的土地,不再进行分封,而由国君设县直接统治。 二、郡县制的产生和发展 特点:中央直属,置官分守,地方官吏食禄不食邑,临民不临土,流动不世袭。 2、郡的产生:各过于边远荒僻之地,为军事防守而设,与县互不同属。 3、郡县的发展:兼并中边郡地域的扩大,为便于通管,遂分置数县;内地事物千头万绪,遂在数县之上置郡以统之。 秦统一后,郡县制 正式成为全国统一的行政区划。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初“分天下三十六郡”(《史记-始皇本纪》),京师咸阳设内史,全国共有37个郡一级单位。 第二节 郡县制的确立与划分 秦朝三十六郡: 1、因袭六国旧郡:秦国旧郡、韩国旧郡、赵国旧郡、魏国旧郡、燕国旧郡、楚国旧郡。 2、六国故都改置的郡、在军事重镇增置的郡、拓土开疆后新置的郡。 ●加上内史,共计四十二个郡级单位。 ●秦在郡下设县,实行郡县两级地方行政制度。全国约有县1000个。 ●郡的行政长官为郡守、郡丞、郡尉; ●县为令或长,县丞、县尉是县令或县长的佐理,丞管司法,尉掌武事。 县以下为乡、亭,10里为1亭;10亭为一乡。 ●乡官为三老,有秩、啬夫、游徼; ●亭设亭长。 西汉郡国制: 1、汉初的分封 2、西汉的郡县制 第三节 州制的确立与解体 一、两汉时期州制的形成 1、西汉十三州部刺史 州作为一种地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