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建话剧演剧的“中国学派” 一一论1950 至60年代的“话剧民族化”探索
【正文】
1950年代后期至I960年代初期中国话剧借鉴戏曲的民族化探索热 潮,其成就主要体现在舞台实践中;而在剧木创作方面,尽管也有 《茶馆》、《关汉卿》等优秀剧作出现,但是从戏剧发展的整体来 看,却没能形成那种令人激动的探索阵势。
中国话剧舞台艺术的创建有一个发展过程:它从早先文明戏简单粗 糙的化妆演讲式,到二三十年代的任凭真实情感自然爆发的“情感 演剧”和模仿好莱坞电影外形表演的“模拟演技”,到40年代学习 斯坦尼体系“重体验”的真实表演,等等,其演剧水平和舞台创造 在逐渐提高和完善。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可以看到话剧演剧 与民族戏曲传统关系的变化:从“五四”时期话剧与戏曲的激烈碰 撞,到1925年前后南国社促使二者携手的初步尝试,从30年代左 翼戏剧大众化走向“旧形式”的艺术自觉,熊佛西等人河北定县 “农民话剧”借鉴民间戏剧的艺术创造,到40年代“民族形式”论 争中话剧舞台借鉴戏曲艺术的积极探索,等等,融合戏曲传统的演 剧创造己经成为中国话剧舞台艺术的发展趋势。
那么,就话剧舞台艺术学习戏曲的民族化创造来看,1950年代后期 至60年代初期的这次实践,它与以前的探索又有什么不同呢?这个 不同主要是:以前,大都是为了克服话剧与中国民众、中国现实的 隔膜而去寻求新的发展;而这一次,更多地却是因为外国戏剧家对 中国诂剧艺术严厉批评的“棒喝”而震惊、反思和探寻新路。
1956年春,新中国举办首届全国话剧会演,并邀请当时的苏联、罗 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等12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戏剧家代表 前来观看。外国同行在热情肯定中国话剧成就的同时,也尖锐地指 出了中国话剧发展的不足。以舞台演剧而论,他们认为中国话剧的 导表演艺术在苏联戏剧专家的指导下匕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他们说,却也因此失去了自己的“民族性和固 有传统”。德国戏剧家豪塞直率陈言:“我认为你们在话剧中主要 的问题,是把所学到的技术怎样结合自己民族特点和固有传统,这 要靠你们自己努力,苏联专家是无能为力的。”①同时,这些戏剧 家还告诉中国同行:中国戏曲的西传对欧洲戏剧家影响极大,很多 人都在学习、借鉴以探索新的戏剧艺术。因此,他们希望中国戏剧 家能在话剧艺术与戏曲艺术之间架起一座“金的桥梁”;就是演出 外国戏剧,他们也希望中国戏剧家能用自己特有的解释、风格和表 现方法,把它们在舞台上呈现出來。
外国同行的批评引起中国戏剧家的沉重反思。反思着重是两点:一 是对斯坦尼体系,二是对民族戏曲传统。
“体系”是斯坦尼在继承前人遗产基础上的杰出创造,“体系”的 学习确实提高和丰富了中国话剧的舞台艺术,这些都是应该充分肯 定的。但是,在学习“体系”的实践中出现的某些问题,诸如片面 追求生活的真实而相对忽视了艺术的真实,片面强调内心体验而相 对忽略了外部技巧的训练和舞台的外形体现,等等,至少说明中国 戏剧家,第一,学习“体系”还不够透彻;第二,生搬硬套“体 系”,而没能结合中国话剧艺术实践去借鉴和发展它;第三,还没 弄明白学习“体系”主要是为什么,是移植“体系”还是激发新的 戏剧创造?正是外国同行的尖锐批评才使中国戏剧家比较清醒地认 识到,学习斯坦尼体系,最重要的是要“把它化成自己的东西,并 逐步建立自己的体系,而不要教条主义地硬搬。”②
那么,中国话剧如何才能创建自己的演剧体系呢?中国戏剧家还是 到“体系”中去汲取经验。斯坦尼之所以能够创建“体系”,是因 为他把俄国戏剧的演剧传统、欧洲戏剧的舞台艺术等和他自己的舞 台实践很好地综合起来,像他说的“在沙里淘出许多金子”,经过 科学的整理将其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因此,田汉说学习斯坦尼,
“一方面我们要学习他的导演理论,一方面也要学习他的工作方 法,通过我们的文献,通过我们留下来的各种艺术的宝藏,通过我 们现在的表演艺术家,要去综合,要去做科学的整理工作,要把这 些东西同样提高到艺术高度、理论高度,成立我们自己的表演理论 体系。”③田汉在这里所说的我们自己的“艺术的宝藏”,主要指 民族戏曲的演剧传统。
由此,在中国话剧演剧传统的基础上借鉴民族戏曲的演剧艺术,进 而强调“我们要有中国的导演学派、表演学派,使话剧更完美地表 现我们民族的感情、民族的气派”④,也就成为这时期中国话剧舞 台艺术民族化探索的主要途径。话剧舞台于是出现了学习戏曲的热 潮。首先,是学>」戏曲以加强演员的基本训练,力求在读词、手 势、眼神、身段、步法等方面都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其次,是在 此基础上展开舞台演剧借鉴戏曲的实践。焦菊隐导演《虎符》的初 试锋芒使大家认识到话剧接受戏曲传统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而《茶 馆》和《蔡文姬》演出的成功,标志着中国话剧借鉴戏曲在舞台实 践中的成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