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议桥梁预应力施工技术措施
周俊宝
陕丙明泰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陕丙丙安710065
摘要:桥梁预应力作为公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应当受到人们和政府的重 视。木文分析了公路桥梁中预应力的施工技术措施。
关键词:桥梁;预应力;施工技术
1、预应力空心板梁张拉过程中裂缝的原因及对策
1.1原因分析
1.1.1先张法
先张法施工的缺陷及原因:先张法施工的空心粱板在梁端放张后顶底板中部 附近出现自两端向跨中延伸的1 一2.5m长的纵向裂缝的现象较为常见。经考证,
主要为放张作业不规范造成,有的采取单侧放张,还有的是采用乙炔一氧气切割 放张,而且还是非对称、相互交错切割,使梁体单侧受力,导致梁端中部产生自 梁端向跨中延伸的纵向裂缝。
1.1.2后张法
后张法空心梁板在张拉过程中的缺陷及原因:后张法空心梁板在张拉过程中, 梁端也有出现类似先张法的纵向裂缝,甚至有的在张拉时发生梁端底板混凝土压 裂破碎等现象。一是设计上对张拉时梁端混凝土局部应力集中考虑不周:二是张 拉时,张拉顺序不当,张拉速度过快;三是梁体混凝土质量低劣、或张拉时问过 早。以及锚垫板附近的混凝土不密实,导致粱端混凝土在张拉后出现碎裂。
1.2对策研究
1.2.1先张法施工中克服其存在缺陷的对策
均匀放张,多根整批预应力筋放张,宜采用砂箱法或千斤顶法。用砂箱放张 时,放张速度应均匀一致;用千斤顶放张时,放张宜分数次完成;单根钢筋采用 拧松螺母的方法放张时,宜先两侧后中间,而不能一次将一根力筋松到位。严禁
切割放张。
1.2.2后张法空心梁板在张拉过程中克服存在缺陷的对策
根据后张法空心梁板在张拉过程中产生缺陷的原因,应采取如下策略:
1) 梁端布筋设计应充分考虑张拉吋产生的局部应力集中,增加横向分布钢 筋数量或螺旋筋,适当增加封锚端和梁端混凝土的几何尺、J*。
2) 预应力筋张拉顺序应符合设汁要求,当设汁未规定吋,宜采取分次、逐 级对称张拉。张拉吋,均匀加载,不宜过快,以尽可能减小张拉过程出现局部应 力集中。
3) 严格粱(板)混凝土浇筑时的施工控制,确保梁(板)混凝土浇筑质量, 特别要加强对锚垫板后的混凝土振捣。张拉前,位对梁体进行检验。是否符合质 量标准要求;张拉吋,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设计无规定吋,以不低于设 计强度值的95%为宜。
2、工字梁张拉破碎的原因及对策
2.1原因分析
2.1.1粱体产生侧向扭曲的原因
工字粱腹板厚度一般仅为18?30cm,马蹄宽度约为40?60cm,马蹄部位预 应力筋一般上下布置2排,每排水平布置2孔;第一孔张拉吋,张拉侧向施加了 预廊力面受压,另一侧梁体必然受拉,加之工字粱粱长、腹板厚度薄、侧向自由 度大,如果张拉吋采取一次张拉到位,则导致梁体侧向扭曲。
2.1.2工字梁(或T梁)涨拉后梁端底部混凝土破碎的原因
工字梁(或T梁)张托后,梁体因预应力的作用产生反拱,梁端底部一方面 承受因梁体反拱而产生的水平摩擦力,一方面承受梁体的全部自重,导致梁端混 凝土在压应力作用下破碎。
2.2对策研究
2.2.1梁体产生侧向扭曲的对策
工字梁张拉过程梁体产生侧向扭曲宜采用分次逐级对称张拉,第一次张拉吋, 逐孔预应力施加至50%的张拉控制应力OaCUte;COn。张拉顺序第一次为左右侧
对角线交叉进行,因马蹄宽度小,位置不够,只能逐孔张拉。第一孔张拉至50%
的OaCUte;COn后拆下千斤顶,移至第二孔张拉,以次类推;第二次张拉吋按第 一次张拉顺序逐孔张拉到80%oacute;con;第三次张拉吋按前二次张拉顺序逐 孔张拉到100%OaCUte;cOn。有实践证明,釆取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工字 梁侧向扭曲的问题。
2.2.2工字梁(或T梁)张拉后梁端底部混凝土破碎的对策
根据T字梁(或T梁)张拉后梁端底部混凝土破碎的原因分析,应采取如下 对策措施;
1) 在梁体预制的底模端部设置一块长约lm、厚约2?3cm的橡胶板,梁体 张拉后,橡胶板受压变形,受压面积增大,梁端混凝土承受的集中压应力随之减 小,梁端底部混凝土完整不破碎;
2) 粱体预制吋在梁端底部设置梁长方向约20cm、竖向约10cm的倒角,奋 效地增大了张拉后梁端底部的受压面积。
3、导致预应力损失过大的原因及对策
3.1原因分析
设计计算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张拉控制应力oaCUte;cm吋,除需要根据 承受外荷载的情况,估定冇效预应力oacute;y外,还需要估算相应的预应力损 失oacute;s,即:oacute;y=oacute;con-oacute;So 予页应力损失oacute;s 主要 包括预应力筋与管道壁间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OaCUte;sl;锚具变形、钢筋冋 缩和接缝压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oaCUte;S2;钢筋与台座间温差引起的预应力损 失OaCUte;s3等。但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