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的基本知识.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1 概述 1.1.1 中国古代对雷电的认识 1、东汉哲学家王充(27~97年) 2、北宋科学家沈括(1031~1095) 3、明代科学家方以智(1611~1671) 1、16世纪 近代科学先驱英国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 法国勒内.笛卡儿(1596~1650) 意大利伽利略(1564~1642) 1)、把科学实验提到了很重要的地位。 2)、正确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对当时及后人产生重大作用。 2、18世纪 英国伦敦皇家学会馆长的豪克斯比,1706年用玻璃棒摩擦起电,发现静电放电产生的闪光与闪电很相似。 英国华尔1907年用琥珀摩擦起电,发现放电不仅产生闪光,而且产生类似雷鸣的响应。把实验室中的电和自然界的闪电联系起来,即科学猜想。 3、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1706~1790),以科学的理性思维探索了雷电的本质。将云中的闪电引到地面来作实验鉴定。是雷电科学发展史上关键的一步。解决了雷的定性认识。 2、闪电的研究: (1)利用移动照相法发现,一次闪电是由多次放电组成,在多雷的南非拍得一批闪电照片(至今仍被人们作为经典的实验证据),显示出闪电的结构特性。 (2)提出关于闪电先导理论 3、关于雷雨云起电的机制和云中电荷分布的研究: (1)冰的光电效应 (2)水滴破碎的带电 (3)雪花之间碰撞起电 (4)毛细管静电计测量闪电时电场的垂直变化 2、空气中的带电离子 (1)电离源 地壳中放射性物质,大气中的气态放射性物质,宇宙射线。 (2)电离和复合达到动态平衡,大气总是带正电。 (3)正、负电荷构成大气电场的两个极性端。 1、大气的等效模型 由四层物理性能不同的部分构成。电离层(暖层), 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 对流层为大气最低层,约十几公里高度以下,在电离源的作用下,产生悬浮的正、负空气离子。 (4)位移电流 jd :大气电场发生变化时形成。 1.2.3大气电平衡 1、地球表面负电荷维持恒定值 — 5.4 ? 10 5 C (1)大气电流使负电荷要减少; (2)降雨电流使负电荷要减少; (3)尖端放电使负电荷增加; (4)雷暴活动使负电荷增加。(这是地球表面负电荷维持恒定值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动态平衡,维持恒定值 。 §1.3 雷(雨)云 线状闪电 云内闪电 闪电的长度—短的2~3公里,长的20公里。 中国各主要城市雷暴天数 1.7.3 电磁脉冲辐射 指雷击放电时,脉冲电流向外辐射电磁波,致使对瞬态电磁脉冲极其敏感的某些现代电子设备失效。辐射电磁波强度与距离成反比。 雷暴引起感应雷击及过电压 邻近建筑物之间危险的浪涌雷击 (3)累积的结果,又使下面空气被击穿,这样不断重复上述过程,导电通道逐步向下发展,即形成梯级先导。此过程时间约20 ms 。 几个参数: 每级通道变化范围约3 ~ 200 m 平均速度约 1.5 ? 10 7 cm/s 间隙时间约 30 ~ 125 us 每一级的推进速度约 5 ? 10 9 cm/s 通道直径约 1 ~ 10 m 每一级的击穿方向是不确定的折线 几个参数: 回击电流可达 10 kA。 回击速度约 2 ? 10 9 ~ 2 ? 10 10 cm/s 回击通道直径约0.1 ~ 0.23 cm 回击通道温度可达 10000 0C (4)经过多次击穿,当梯级先导的通道前端达到离地面很近(约10~20m)的距离时,向下扩展的趋势直接受地面物的影响,此时发生电击穿,会形成由地面物冲出一段明亮无比的光柱(闪电),沿着导电通道冲向积雨云完成一次回击放电(称主放电)。同时温度陡升,空气骤胀,骤缩形成爆炸波,即雷声。 回击时间约60 us 梯级先导 1.4.3 地闪的类型 1、按有无回击分类 (1) a 类:无回击的闪电 (2) b 类:有回击的闪电 (5)由梯级先导到回击完地闪的第一次放电闪击,约过几十毫秒还会出现第二次放电闪击。此过程,先导是沿旧导电通道,称“直窜先导”或“箭式先导”。平均速度约 2 ? 10 8 cm/s 。 根据积雨云电荷量的多少,可能会有多次回击,直到积雨云中的电荷消耗尽为止。 直窜先导 直窜先导 2、按大地输送出的有无正负电荷分类 (1) 1a型:云闪(负电荷先导)。 (2) 1b型:下行负雷(负电荷先导,大地回击正 电荷),常见。 (3)2a型:由地面物正电荷向上扩展形成带正电的向上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