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责制度下教师专业性——“去专业化”与“再专业化”间的主要争论.pdf

问责制度下教师专业性——“去专业化”与“再专业化”间的主要争论.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期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No.3 2012年9月 RenminUniversityofChinaEducationJournal Sept.2012 问责制度下教师专业性 ——“去专业化”与“再专业化”间的主要争论 乔雪峰 黎万红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行政与政策学系,香港) 摘 要:作为社会建构性的概念,教师专业性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历经了不同的诠 释和理解。在问责制度下,教师专业性受到近年不断变更的问责系统的作用,情境变 得愈加复杂。教师专业呈现去专业化和再专业化两种形态。而处于动态平衡的两仪 之间,亦存在多种形态的中间地带,教师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回应问责要求。随着外在 干预的日趋强化,如何提升专业自主性,创造专业空间,仍有待进一步深入思考。 关键词:问责;教师专业性;去专业化;再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095-1760(2012)03-0057-10 不同群体对教师专业性的认识和理解有很大差异,致使其在不同情境出 现时往往有着迥异的内涵。特别是在全球化教育改革的趋势下,教师专业性 的差异更加明显。研究显示,尽管在许多地方学校教育呈现改进的势头,但教 [1] 师专业发展在整体上依然呈现出显著的差异。 一些教师能够游刃有余地应 对学校变革,而另外一些则在繁琐工作中疲于奔命,在教学职位上痛苦挣扎。 以改革为表征的教育场域中,教师在无形中受到更多的压力,在外部监管之下 承担更大的责任。在教师职业生涯中,外部控制与专业自主性间的冲突显得 尤为突出。为了实现困境中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深入教师专业性所处变革情 境,诠释教师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本文将首先回顾教师 专业性的历史进程,讨论研究者对教师专业性的不同定义和理解,接着透过问 责制度下教师专业性,呈现教师在多种权力话语交错作用下面临的困境,进而 诠释“去专业化”、“再专业化”及中间地带下教师的不同表现,揭示教师专业性 收稿日期:2012-06-20 作者简介:乔雪峰,男,香港中文大学教育行政与政策学系,博士研究生。 黎万红,女,香港中文大学教育行政与政策学系,助理教授。 58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12年 在近年国际学术讨论中的重要主题。 一、教师专业性的发展与困境 长期以来,专业性一直存在很大的分歧和争议。专业性被赋予多种不同 的意义,其内涵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发生剧烈的变动。劳恩(Lawn)指出,专业性 是“教学历史上最具争议性的关键术语”。[2] 早期教师专业性与专业化的过程紧密相关。二战后的20多年间,专业的 性质受到许多社会学家的关注,研究者致力于对专业和专业标准做出结构— 功能性的界定,并将符合标准的行业列为专业。此阶段通常称为特质模式。 在这一阶段,专业化涉及职业努力达到专业标准跻身专业行列的过程,而专业 [3] 性意指专业个体所具备的独特性质。 20世纪60年代开始,特质模式在现实、 方法论和价值等层面受到质疑,专业性和专业化的内涵发生转向,焦点集中在 职业控制权上,更关注专业成员如何通过不同的策略改善专业地位、工作条件 和薪酬。其后随着问责运动的兴起,教师专业化进程转入低潮期,教师专业性 与教师专业化出现分野。教师专业性转向教师所提供的服务,强调通过提升 [4] 教师技能和知识使教学得到改善,促进教师行为、态度和知识的转变。 专业 性涉及教师知识技能、专业责任和专业自主性,为教师提供了专业空间和条 件,使他们能够在实践行动中为自己的专业行为负责。 当前,虽然政策制定者、研究者和实践者广泛使用教师专业性这一概念, 然而在实质上、逻辑上和概念上依然存在诸多的不一致,缺乏广泛的共识。福

文档评论(0)

sunach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