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药物治疗.ppt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双胍类(biguanides) 作用机制 抑制过多的内源性肝葡萄糖生成 改善周围组织(骨骼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可减少内脏和体内总的脂肪含量,从而减轻体重 其他:增加肠道利用葡萄糖、抑制脂肪酸氧化、延缓葡萄糖的吸收、改善血脂异常 双胍类(biguanides) 临床应用 轻症糖尿病,尤其适宜于肥胖及饮食运动疗法无效者 1型病人和2型糖尿病人使用胰岛素来治疗时,双胍类可与之联合使用 2型糖尿病人经饮食加磺脲类降糖药治疗后,血糖仍然控制不满意时,可加用双胍类降糖药 对正常人血糖无影响,糖尿病人血糖明显降低(由于其降糖机制不是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不刺激食欲,不引起低血糖.二甲双胍可降低血脂。 特点 噻唑烷二酮类(TZDs)—作用机制 噻唑烷 二酮类 脂肪细胞 - 胰岛素敏感性 =- 葡萄糖转化 - 脂肪合成 ˉ 脂肪分解和FFA排出 - 脂肪细胞数目 ˉ 血浆 FFA Muscle 肝脏 ? b-细胞 肌肉 ? - 葡萄糖摄取 ˉ 肝糖产生 - 胰岛素分泌 ? 临床表现 呆小病 初生时体重较重,不活泼,不主动吸奶→呆小病,起病越早,病情越严重 体格智力发育迟缓,表情呆钝,眼距增宽,鼻梁扁塌,唇厚流涎,舌大外伸,囟门增大,关闭延迟,四肢粗短等 二、治疗药物选用 甲状腺片 家畜甲状腺的干燥粉末加工而成,含有T3,T4 小剂量开始,应用时观察有无心脏方面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老年人 缺点:口服后需先消化水解才能从肠道吸收,T4↓,T3↑,且T3 、T4含量不够稳定,并含不具活力的碘化合物。 左甲状腺素 作用较慢,持久,患者容易耐受,剂量易于掌握 半衰期长,血清浓度较稳定,适合于长期替代治疗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人工合成的甲状腺制剂,半衰期短,需每日多次口服 适用于粘液性水肿昏迷患者的抢救 三、治疗原则 1、终身替代治疗 终身性疾病,需甲状腺素维持治疗。小剂量开始,缓慢增加,缓慢减量。 轻症口服甲状腺片,左甲状腺素 2、对症治疗原则:重症患者除口服甲状腺片,左甲状腺素外,需对症治疗。如升压、给氧、输液、控制感染及心衰等。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由多种病因导致胰岛素分泌和(或)利用障碍,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疾病。 1 患者人数(亿) 3 2.5 2 1.5 0.5 0 1.20 1.35 1.75 2.39 3.00 1994年 1997年 2000年 2010年 2025年 在发达国家上升45%,在发展中国家上升200% 糖尿病患病率呈全球性增加,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 第三节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评价 一、概 述 中国糖尿病流行情况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0.50% 0.00% 0.67% 2.51% 3.21% 患病率(%) 1980年 1994年 1995年 15年上升约4-5倍,现有糖尿病患者4千万,发病率约5-6% ,其中超过95%以上的患者为2型糖尿病 一、概 述 临床分型 胰岛素分泌异常和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胰岛β细胞破坏,使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 妊娠期才发现或才被诊断的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 2型NIDDM 1型IDDM 妊娠期糖尿病 其他特殊类型 胰岛细胞功能的遗传缺陷 胰岛素作用的遗传缺陷 内分泌系统疾病 感染、药物或化学物质等 一、概 述 病因和发病机制 1型糖尿病 在易感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诱发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引起胰岛β细胞损伤。 在环境因素中病毒感染是重要因素,病毒感染可直接损伤胰岛组织引起糖尿病,也诱发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糖尿病。 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 免疫紊乱 HLAII类基因-DR3和DR4 病毒感染(柯萨奇) 某些食物(牛奶)、化学制剂 胰岛β细胞免疫性损害 GAD、ICA、IAA等(+) 1型糖尿病 胰岛β细胞进行性广泛破 坏达90%以上至完全丧失 1 型 糖 尿 病 2型糖尿病 1、遗传因素 2型糖尿病具有更强的遗传倾向(较1型更明显)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比无家族史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为后者的3~40倍。 糖尿病患者遗传给下一代的不是病的本身,而是遗传易发生糖尿病的体质。 单卵双生共显率(90~100%) 2、环境因素 肥胖常常是糖尿病的早期状态,是重要的诱发因素,特别是中心型肥胖,是决定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一个重要原因。 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脂、高热量、食物摄入的增加、营养过剩,成为糖尿病的发生因素。 3、体力活动减少 4、应激 遗传 环境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正 常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分泌异常 糖尿病基因 糖尿病相关基因 肥胖 饮食 活动 年龄(岁) 20 30 40 50 60

文档评论(0)

kfcel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