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烟煤有机显微组分分类表 3.2.3.2 国际硬煤显微组分的分类与命名 ?国际硬煤显微组分的分类方案是由国际煤岩学委员会提出的,该方案是侧重化学工艺性质的分类方案。 ?在该分类方案中煤的有机显微组分分为三组,即镜质组、壳质组及惰性组。 ?以下分组分、亚组分及显微组分的种。其中组分及亚组分的划分也比较简单,而显微组分的种则是根据成煤植物所属的门类及所属器官而定名的。 国际硬煤的显微组分分类方案 3.2.3.3 我国冶金系统炼焦煤显微组分的分类与命名 ?我国冶金系统从煤应用角度出发,提出了“炼焦煤显微组分的分类与命名”方案。 ?该方案以成因分类为基础,着重考虑了各煤岩显微组分的加热特性,即各显微组分在炼焦过程中的差异和相似性进行分类。 ?此方案受到2001年前中国“烟煤显微组分分类”标准的影响,也将烟煤显微组分划分为镜质组、半镜质组、稳定组、丝质组及矿物五组,其中前四组为有机显微组分,最后一组为无机显微组分。 ?组以下仅划分若干组分,而未划分亚组分。 ?此外,该方案中还列出“工艺性质”一项,以反映各显微组分的加热特性。其中镜质组和稳定组(即壳质组)为活性组分,丝质组(即惰性组)和矿物组为惰性组分;半镜质组则按1/3活性,2/3惰性计算。 冶金系统的炼焦煤显微组分的分类与命名 冶金系统的炼焦煤显微组分的分类与命名建议方案 ?但是,由于中国“烟煤显微组分分类”标准已经更新,同时近年来中国国内优质炼焦煤日益短缺,从国外进口的炼焦煤逐渐增多,为了方便国际贸易与交流,我国冶金系统的炼焦煤显微组分的分类与命名也应该与中国“烟煤显微组分分类”标准以及国际硬煤的显微组分分类方案保持一致,即也有必要采用镜质组、惰质组和壳质组的三分划分方案 ?故提出“冶金系统的炼焦煤显微组分的分类与命名建议方案” 。建议方案取消半镜质组的分类,将丝质组改称惰质组;将无结构半镜质体和结构半镜质体改称为半丝质体,划归惰质组;将混合微粒体归并入惰质组中的微粒体。反映各显微组分的粘结活性的计算方法改为,镜质组和壳质组(即稳定组)为活性组分,惰性组(即丝质组)和矿物组为惰性组分。 冶金系统的炼焦煤显微组分的分类与命名建议方案 3.3 煤岩学的研究方法 宏观研究 工具:肉眼或放大镜 鉴定标志: 颜色 煤块新鲜表面的自然色彩(煤对可见光吸收与反射的效果) 条痕色 煤在磁板刻划条痕的颜色 光泽 煤表面的反光能力 硬度 煤抵抗外来机械作用,特别是刻划作用的能力。通常一莫氏 硬度(Mous)表征: 滑石Mous = 1度(最软) 金刚石Mous = 10度(最硬) 煤Mous 1~4 断口 煤受外力打击,断裂后出现凹凸不平的表面特征(不包括沿层现与裂隙面断开的表面) 煤岩学的研究方法 裂隙——在成煤过程中,煤受各种地质应力而产生裂缝的现象 内生裂隙——垂直于煤层层理面。 外生裂隙——以各种角度与层理面相交。 宏观结构——煤的宏观煤岩组分的形态大小特征。 最常见的有:条带状、线泡状、透镜状、均一状、粒状、木质状、纤维状、叶片状等。 煤的构造——煤的组成物质宏观上的空间排列分布及相互关系特点,主要是层理。 宏观研究 研究目的:通过确定煤的宏观煤岩成分与宏观煤岩类型,初步估计煤化度、煤的性质与用途。 应用领域:多用于煤田地质研究,煤矿野外研究。 特点:简易但粗略。 微观研究 工具: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图象分析仪、电子显微镜。 图象分析仪——显微镜+计算机+图象联机系统 煤岩定量、焦炭研究 电子显微镜——煤的微细结构与成分,较少应用,研究工作不系统 微观研究鉴定标志 颜色:透光色、反光色(灰度) 形态:显微成分的形态轮廓 结构:显微成分的内部形态、大小特征与成煤结构来源,泥炭化阶段的凝胶化与丝炭化有关,如细胞腔的变化、填充与否 突起:各显微组分因硬度不同,在煤中抛光面上产生凹凸不平的现象 反射率:反射光强度占入射光强度的百分率。常测油浸下最大平均反射率或随机反射率 微观研究的主要应用: 显微组分的定量 确定煤中活性成分与惰性成分的组成 镜质组反射率测定 表征煤化度 3.3 煤岩学的研究方法 6.3.1 煤岩显微组分的分离和富集分离步骤 * 第三章 煤的岩相组成、性质与应用 3.1 煤的岩相组成 3.2 煤的显微组分 3.3 煤岩学研究方法 3.4 煤岩显微组分的性质 3.5 煤岩学的应用和发展 煤岩学发展简史 ?1830年英国的赫顿(Hutton)透光显微镜一薄片,煤中植物结构,煤由植物生成。 ?1919年,英国的M. Stopes——宏观研究——镜煤、亮煤、暗煤、丝炭——工艺性质。 ?1925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