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诗《西塞山怀古》朗读法、讨论法教设.docVIP

怀古诗《西塞山怀古》朗读法、讨论法教设.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怀古诗《西塞山怀古》朗读法、讨论法教设

PAGE PAGE 2 西塞山怀古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并初步了解怀古诗的艺术特色。 2、通过作品学习,掌握诗歌鉴赏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作品在古今相接的大跨度时空中注入的沉思历史的沧桑感和隽永感。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计划课时: 两课时 一、导入 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应该都记得那首开篇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的确,三国时代,群雄并起,逐鹿中原,为中国历史演绎了一首首雄浑的悲歌。但是千年之后,当我们再次回首,那些刀光剑影都早已暗淡远去了,那么留下的又是什么?我们后人又能从中感悟到什么呢? 让学生思考讨论一下。 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唐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西塞山怀古》,看看他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二、解题 由题目可知,这是一首怀古诗。 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托古讽今等目的。 而“西塞山”就是作者怀古的地方,那么历史上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又给作者什么样的感慨呢? 三、补充相关史实 西塞山在今湖北黄石市东郊,俯视长江,地势险要,是三国时吴国的西部要塞,吴国设置了拦江铁索。 公元279年,西晋武帝司马炎为完成统一大业,下令伐吴,王濬于公元280年正月自益州(今四川成都)东征,沿长江像吴国首府金陵(南京)挺进,并于同年三月在石头城(金陵城东)接受吴国的投降,这期间,吴国曾进行多次防抗,特别是在长江上布置了拦江铁索,但被王濬用火炬、麻油烧融沉江底。 学生思考:为什么吴国拥有长江天险这样的地势,还设置了拦江铁索,却毫无防守之力?一个政权的巩固,靠的是什么?是有利的地势还是人心? 补充举例: 万里长城是中国历史上一项巨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为的是防御防御外族的入侵,而长城最重要的关口就是山海关,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然而真能抵挡住千军万马吗?明朝末年,镇守山海关的是吴三桂,然而就是他带领清兵入关,从而导致了明朝的最后灭亡。 中国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被打倒了长江以南,以为有着长江天险,解放军是过不来的,但是最后,还是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了全中国。 结论:一个政权的巩固,人心所向很重要。那么刘禹锡是不是也是这样认为呢?下面我们来看看诗的前两联。 四、赏析诗歌 前两联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1、概括前两联的内容。 明确:前两联就是叙述了刚才我们所讲的史实,那么在叙述中,作者是完全客观的,不带感情色彩的在叙述吗?如果不是,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抓住一些字词分析 黯然:本指人的神情沮丧、低落。这里指在王濬的攻击下,吴国惊慌失措、兵败山倒,一片颓废。 三组对比: 一是:“下”和“收” “下”:符合地理形势,由上游向下游进军;“下”字置于益州之前,显示出一种浩浩荡荡、居高临下的进军气势, “收”:金陵是六朝古都,有一种金陵王气,而面对着王濬的军队,这种王气黯然消失,一下即收,既显示了王濬军队的强劲攻势,速度很快,也显示了吴王朝的闻风丧胆的情态。 二是:千寻铁索和一片降幡 千寻铁索,说明吴国的防御军事非常强大,但是再强大,最后换来的只是一片降幡。降幡:幡就是旗,但一般指下垂的旗,用降幡,很形象。 形象上:千寻铁索和一片降幡,一横一竖; 色彩上:一边是晋军烧毁铁索的冲天火光,一边是投降的白旗 三是:沉和出 一下沉一高扬,形象的说明了吴国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晋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颈联: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1、如何理解“伤往事”,往事仅仅指西晋灭吴吗? 明确:不仅仅指西晋灭吴,三国以来,金陵经历了六朝,每个朝代时间都不长,每个朝代灭亡的原因也大都相似,每个朝代都在重复前人的深重教训,只可惜当权者却都没有看见。 曾经的那些英雄们,那些当权者们,成功也好,失败也罢,都在历史的长河中远去了,唯一不变的就是西塞山和长江。(学生体会山形依旧枕寒流) 江水无言,青山依旧,人事变化多么沧桑难料啊,正如“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诗人对那些历史教训,是有所感悟的,要政权稳定,除了要民心所向,还有一个重要因素,诗人在尾联提出了。 尾联: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怎样理解尾联?)要理解尾联表达的深意,就要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唐朝建立初期,统一四海,繁荣昌盛,刘禹锡是中唐诗人,这首诗是他在824年秋赴和州途中,经过西塞山所作,当时,安史之乱已经平息,但是当时的藩镇割据非常严重,唐王朝一直在努力维持着统一的局面。 金陵六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就是藩镇割据严重,而那些藩镇割据的遗迹还在,“故垒萧萧芦荻秋。”往日的军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