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第一节 中医学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 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 第四节 中医学的发展和展望 一、中医学的起源 第一节 中医学的历史沿革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战国至两汉时期 标志:1:《黄帝内经》、《难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 2:《神农本草经》。 奠定了中药学理论体系基础; 3:《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基础。 第一节 中医学的历史沿革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战国至两汉时期 1:《黄帝内经》包括《素问》、《灵枢》,各八十一篇,春秋战国至秦汉成书。 2:《难经》,成书于汉之前,扁鹊著。在脏腑、经络、解剖、针法等方面补充了《内经》的不足。 第一节 中医学的历史沿革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战国至两汉时期 3:《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年,张仲景著。《伤寒论》、《金匮要略》,六经辨证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基础。 4:《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365种药,植物药252,动物药67,矿物药46。上、中、下三品。四气、五味、七情药性。 第三节 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 * * 薛霁 第一章 导论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 中山大学附属二院中医科 李建军 第一节 中医学的历史沿革 一、中医学的起源 (一)卫生保健的起源 (二)医疗药物的起源 返回目录 第一节 中医学的历史沿革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1.两晋隋唐时期 王叔和《脉经》——第一部脉学专著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现存最早针灸学专著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第一部探讨病因病机和证候学专著 《新修本草》——我国政府颁行第一部药典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第一节 中医学的历史沿革 2.宋金元时期 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学说” 杜清碧《敖氏伤寒金镜录》 ——现存第一部验舌专著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脏腑辨证 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寒凉派 张从正——攻邪派 李杲——补土派 朱震亨——滋阴派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第一节 中医学的历史沿革 3.明清时期 命门学说——藏象理论 王清任《医林改错》——瘀血致病理论 温病学派——吴有性——创“戾气”说 叶桂——创立卫气营血辨证 吴瑭——创立三焦辨证 李时珍《本草纲目》——药物学之大成 4.近代与现代:继续和整理 中西医汇通和结合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 (一)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⒈生理上 ⑴形体结构整体性 ⑵基本物质同一性 ⑶机能活动统一性 ⒉病理上 ⑴内脏→形体官窍 ⑵体表组织器官→脏腑 ⑶脏腑间相互影响 ⒊诊断上 以外测内 ⒋治疗上 整体调治 返回目录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二)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⒈生理病理 ⑴季节气候 ⑵昼夜晨昏 ⑶地区方域环境 ⒉诊断治疗 ⑴诊断:综合致病内外因素 ⑵治疗:三因制宜 (三)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二、恒动观念——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分析生命、健康和疾病等医学问题。 ⒈生理上的恒动观 ⒉病理上的恒动观 ⒊疾病防治上的恒动观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三、辨证论治 (一)辨证与论治 ⒈证 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 ⒉辨证 四诊→中医理论分析→辨病因→概括为“证” 综合 病性 病位 正邪关系 ⒊论治 辨证结果→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因证立法 随法选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