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一讲 元代文学概况、元杂剧概况、关汉卿.ppt

第一讲 元代文学概况、元杂剧概况、关汉卿.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讲 元代文学概况、元杂剧概况、关汉卿 第一章 元代文学概论 一、元朝的建立及其社会概况 1.元朝的建立 “大哉乾元” 疆域广大 文学交融与传播范围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 文学写作范围扩大 “铁马秋风塞北”与“杏花春雨江南”的融合 二、元朝的社会概况 1.政治 四等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 2.经济 商人地位的提高 “人生不愿万户侯,但愿盐利淮西头;人生不愿万金宅,但愿盐商千料泊。”(杨维桢《盐商行》) 城市繁荣、出版的进步及娱乐形式的多样化 3.思想文化 科举时行时辍 思想多元:儒、释、基督教、伊斯兰教并行 没有文字狱 “九儒十丐”之说不确 工商艺人歧视较以往有较大改善 “日进千文,不如一艺防身”(孔齐《至正直记》) 三、文学特点 1.叙事文学的兴盛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2.众体齐备 诗歌:作者达4千人以上,作品12万4千余首;《全金元词》,元代词人212人,词作3721首。 散文:作者3千人以上,作品3万余篇。 小说:《全相平话五种》、《新编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薛仁贵征辽事略》等; 戏曲:《全元戏曲》收戏曲214部,可知作者63人。 2.抒情文学的新样式 :散曲 《全元散曲》,曲家212人,小令3823支,套曲457套。 3.传统诗文的衰落 4.审美情趣的新变化 第二章 元杂剧概况 一、元前中国戏剧的发展情况 原始社会的歌舞 如《尚书》中记载的“百兽率舞”、《吕氏春秋》中记载的“葛天氏之乐” 西周末年出现“优人”伎艺,以滑稽的表演供贵族娱乐,并进行讽谏。如《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的“优孟衣冠”,开始注意表演人物的语言动作特点,具有一定的戏剧因素。 在汉代,“百戏”中的角抵是一种杂耍伎艺表演。如晋人葛洪《西京杂记》中记载的“东海黄公”,表演具有一定的故事性,可以说是中国戏曲的胚胎。 到唐代,前代流行的歌舞表演形成小型的歌舞戏,如“代面”、“拨头”、“踏摇娘”三出戏以及参军戏,这些形式载歌载舞,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的扮演。 北齐有人姓苏,自号为郎中,嗜饮酿酒,每醉辄欧其妻。妻衔悲,诉于邻里。时人弄之;丈夫著妇人衣,徐行入场;行歌,每一叠,旁人齐声和之云:“踏谣”;以其且步且歌,故谓之“踏谣”;以其称冤,故言苦。及其夫至,则作殴斗之状,以笑乐。这说明,因妇人且歌(诉)且舞(踏),故称为“踏谣娘”。 (崔令钦《教坊记》) 宋代的杂剧和金院本 宋杂剧末泥为长,每四人或五人为一场。分段演出:先做寻常事一段,名曰“艳段”。次做正杂剧(正剧),通名“两段”。大抵以故事世务为滑稽、讽谏。最后是“散段”,叫做“杂扮”或“杂旺”,多借装某些地方的“乡下人,以资笑谑”。 灌园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 杂剧中,末泥为长,每四人或五人为一场,先做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艳段;次做正杂剧,通名为两段。末泥色主张,引戏色分副,副净色发乔,副末色打诨,又或添一人装孤。其吹曲破断送者,谓之把色。大抵全以故事世务为滑稽,本是鉴戒,或隐为谏诤也。 金代也有杂剧,基本上与宋杂剧相似,仍继承了宋杂剧的滑稽、歌舞传统形式,以耍闹为主,注重发科调笑,也偶有加唱一两支曲子的。实际上已成为一种独立的短剧,它又名“院本”。 二、元刊杂剧的面目 元刊本:《元刊杂剧三十种》 原为明代文学家李开先(1502-1568)旧藏,后为清代藏书家黄丕烈(1763-1825)所有,再后为罗振玉所得。此书有14种为仅见此书的孤本。此书字体不一,错别字、俗体字、异体字、简写字很多,而且也有多处脱落、增衍,和不同程度的节略。与明代抄本、刻本的体制、文字,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三、元杂剧的演出形式 元杂剧的演出明中叶后已经绝迹,原来演出的形式只能从文字资料和戏曲文物中去探寻。据现存有关戏曲文物和文字资料,可以知道元杂剧的演出主要在城市的瓦舍勾栏、农村的寺庙,及路边随处作场(称“打野呵”)。此外,还有酒楼茶肆及“唤官身”到指定场所演出等。 杜仁杰 【般涉调·耍孩儿 】《庄家不识构阑 》 : 【耍孩儿】风调雨顺民安乐,都不似俺庄家快活。桑蚕五谷十分收,官司无甚差科。当村许下还心愿,来到城中买些纸火。正打街头过,见吊个花碌碌纸榜,不似那答儿闹穰穰人多。 【六煞】见一个人手撑着椽做的门,高声的叫请请,道迟来的满了无停坐。说道前截儿院本《调风月》,背后么末敷演《刘耍和》。高声叫:赶散易得,难得的妆合。 【五煞】要了二百钱放过咱,入得门上个木坡,见层层叠叠团 坐。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往下觑却是人旋窝。见几个妇女向台儿上坐,又不是迎神赛社,不住的擂鼓筛锣。 【四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