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问题背后的问题(QBQ) 问题背后的问题Questions behind questions 作者簡介 約翰.米勒 ( John G.Miller ) 康乃爾大學畢業 《個人擔當》的作者 QBQ公司的負責人 該公司從事於組織發展,以「協助組織,使個人擔當成為核心價值」為宗旨 问题背后的问题(QBQ ) 也许很多人都有过以下问题:“谁该为这些失误负责任”、“我们为什么得忍受这些改变”、“什么时候才有人来教导、训练我”…… 以上问题看似天真无邪,却暴露出个人缺乏责任感,或说是个人担当的缺乏,并直指当今许多问题的核心。 现在,动动脑筋,多问些与个人担当有关的问题,才是改善组织、改进个人生活最有力也最有效的方法。 一、关于个人担当 案例: 一名顾客在餐厅生意最火爆的午餐时刻来到了这里,一个端着脏盘子正匆匆走向厨房的服务生注意到了他,停下来主动招呼了这名顾客。顾客点了一份沙拉、面包以及一杯可口可乐。服务生礼貌提出该餐厅只售卖百事可乐,于是顾客并未太在意地将可乐换为柠檬水。谁知少顷之后,服务生却送来了可口可乐——而这竟是忙得不可开交的他自己出钱请餐厅经理去街角杂货店买来的! 案例背后的思考: 当时是中午尖峰时段,他已经忙不过来.但是,他注意到一位顾客好像必须招呼,于是决定尽力帮忙,即使这位客人并不在他的服务辖区内。但许多人在面对类似状况时,想到的却是:“为什么每件事情都该我做”、“到底是谁负责这区域”、“要等到什么时候,管理阶层才会提供更多商品”、“为什么老是人手不足”…… 类似的想法与感受是情有可原的,尤其在沮丧时更是如此。然而,以上的问题全都不可取,不仅负面,又无助于改善现况——这些就可归为是“错误的问题”。 往好处想,沮丧时刻也是立功的大好机会。当脑中浮现“错误问题”时,我们应该选择拒绝,并提出更好、更有担当的问题,例如:“我该如何改变现状?”,以及“我该如何尽自己的力量,以支持我的团队或组织?” 总而言之,QBQ的精髓是:籍由提出更好的问题,当下做出更好的抉择。 更进一步的思考: 每一天, 我们都有无数个选择要做。选择什么呢?不是下个行动,而是“下个想法”。选“错想法”只能拖延时间,产生负面影响;而选“对的想法”赋予我们更丰富、更快意的人生,让我们做出更有力量的决定,也连带产生尊严与成就感。所以,请做更好的抉择。 每个人都有自由做出更好的决定,并为自己的决定负责。有时人们自以为别无选择,因此说出“我不得不”或“没办法”的话来。殊不知任何人永远都有选择的余地。即使决定“不”选择,也算是一种选择。有了这番认知,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生命中美好的事物就离你不远了。 二、问更好的问题 我们应该清楚的是:答案就在问题之中。换句话说,提出更好的问题,就会获得更好的答案。以下就是提出“更好问题”的基本原则: 原则一:以“什么”或“该如何” 来发问,而不是“为什么” 、“什么时候”或“谁”; 原则二:“我”字在内,而不是“他们”、“我们”、“你”或“你们”; 原则三:把焦点放在行动上 比如“我能做什么?”就是最佳范例,这句话以“什么”这个词来发问,包含“我”字在内,并将焦点放在了行动上。 二、问更好的问题 原则一: 以“什么”或“该如何” 来发问,而不是“为什么”、“什么时候”或“谁” 原则一的背后: 1、别问“为什么” “别人为什么不认真点”、“这种事为什么落到我头上”、“为什么他们要为难我”……当说出这些问题时,你会感觉自己像受害者般软弱无力——事实上,你甚至会产生一种“小媳妇心态”; 我们每天都面临着各种巨大的压力,而压力也是选择的结果。当我们选择问:“这种事为什么落到我头上?”时,会觉得自己毫无控制的权利, 而这种“小媳妇心态”的想法,只会使压力越来越大。 想想如果改用以下问题取代,情况会是怎样:“我今天该如何把份内的工作做好”、“我能做些什么来改善现状”、“我能运用哪种方式,作为别人的后盾”…… 你正面临改变吗?最近你的生活中,有任何窒碍难行的状况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提出个正向的问题:“我该如何适应这多变的世界?”才是切实可行的. 2、别问“什么时候” “他们什么时候才要解决这些问题”、“顾客什么时候才会回我电话”、“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获得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当我们问“什么时候”,表示别无选择,只能在一旁干等,把行动推迟到未来,终将导致延宕。而拖延也会使压力上升,当事情越积越多时,我们开始感觉难以招架,工作的乐趣自然因此被剥夺了。 停止拖沓吧,停止问那些向外推脱责任的问题,也就是“什么时候”这类的问题。相反的,我们应该问的是:“我能提供什么解决方法”、“我如何以更有创意的方式接触客户”、“我该如何取得决策所需要的信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