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针灸推拿治疗失眠.ppt
耳穴疗法 理论依据:耳穴疗法是建立于中医全息理论基础上的,耳穴是脏腑组织在耳部的对应点,通过针刺与睡眠相关的耳穴,也可以治疗失眠症。 主穴:耳穴神门、心、皮质下、内分泌?? 5.以头部腧穴结合体穴为主的其他选穴法 ?理论依据:失眠症的主要发病部位在脑,与心、肾等脏腑密切相关 主穴:安眠、风池、四神聪、三阴交 配穴 针灸治疗失眠的机理和作用,在于能协调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 针灸治疗失眠有着显著的效果,以脏腑及经络循行路线作为选穴依据,采取调整阴阳、补泻兼施、辨证加减的原则。在手法上,大多是按“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原则进行补泻。 关键技术环节 1.针刺治疗的时间宜选择在下午最好是晚上。。 2.针刺得气程度要合理掌握,以持续而和缓的得气为宜,针感不宜太强,也不能太弱。 3.穴位的选定:宜辨证选穴,并提高定位准确性 注意事项 1.初次治疗选穴宜少,手法要轻,治疗前要消除患者对针的顾虑,同时选择舒适持久的体位,避免由于过度紧张而造成晕针。 2.针刺手法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避免由于手法过重或时间过长,造成局部疼痛或轻度肿胀,甚或青紫瘀斑、疲乏无力等。 3.针前应认真仔细地检查针具,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针具及时剔除。 4.针刺头部穴位时,因头发遮挡,出血不易发现,故出针时立即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避免出血和血肿。 5.在针刺过程中,嘱患者不要随意变动体位,避免弯针。 推拿治疗失眠 人体的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表里,组成气血循环的通路,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经络和气血及脏腑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失眠的发生,与气血失和、脏腑失调有关,这些病理特征反应在经络穴位上,故而可以通过推拿调节经络与脏腑气血的平衡,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 1、用中指指端轻轻按揉两眉头连线中点处的印堂穴,约2分钟,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 2、用食、中指两指指端轻轻按揉两眉头凹陷处的攒竹穴,约1分钟,具有清肝明目安神的作用。 3、用双手中指指端轻轻按揉眉稍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凹陷处的太阳穴,约1分钟,具有醒脑安静的作用。 4、用双手中指指端轻轻按揉耳垂后的凹陷与枕骨下的凹陷连线中点处的安眠穴,约2分钟,具有镇静助眠的作用。 5、用双手食、中指指端分别放在两侧耳尖直上两横指处的率谷穴,进行前后来回推动,约半分钟,具有除烦镇静的作用。 6、用拇指端罗纹面轻轻按揉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的内关穴,约1分钟,双手交替,具有宁心安神的作用。 7、用拇指指端轻轻按揉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神门穴,约1分钟,双手交替,此手法具有助睡安眠的作用 谢 谢 指 导 世界睡眠日2015主题:健康心理,良好睡眠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A 可编辑 可编辑 针灸推拿治疗失眠 失眠定义 2012年中华医学会制定《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其中失眠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失眠按病因可划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1.原发性失眠 通常缺少明确病因,或在排除可能引起失眠的病因后仍遗留失眠症状,主要包括心理生理性失眠、特发性失眠和主观性失眠3种类型。原发性失眠的诊断缺乏特异性指标,主要是一种排除性诊断。当可能引起失眠的病因被排除或治愈以后,仍遗留失眠症状时即可考虑为原发性失眠。心理生理性失眠在临床上发现其病因都可以溯源为某一个或长期事件对患者大脑边缘系统功能稳定性的影响,边缘系统功能的稳定性失衡最终导致了大脑睡眠功能的紊乱,失眠发生。 2.继发性失眠 包括由于躯体疾病、精神障碍、药物滥用等引起的失眠,以及与睡眠呼吸紊乱、睡眠运动障碍等相关的失眠。失眠常与其他疾病同时发生,有时很难确定这些疾病与失眠之间的因果关系,故近年来提出共病性失眠的概念,用以描述那些同时伴随其他疾病的失眠。 临床表现 1.睡眠过程的障碍(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下降和睡眠时间减少) 2.日间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功能、注意功能下降) 3.大脑边缘系统及其周围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4.其他系统症状(如免疫功能减低和内分泌功能紊乱) 诊断 中国成年人失眠的诊断标准:①失眠表现: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②睡眠质量:睡眠质量下降,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③总睡眠时间: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