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冠状动脉的应用与报告解读.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冠状动脉的应用与报告解读.ppt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高危人群有链接 * 左冠前降支多发混合性斑块形成,并管腔轻—中度狭窄 高级血管分析软件可以进行定量测量 右冠状动脉主干近中段混合型斑块 伴管腔重度狭窄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 64排螺旋CT冠脉CTA与DSA的比较 CTA不但能显示与DSA类似的冠脉管腔狭窄图像,还能显示管壁情况,进一步了解狭窄原因 DSA影像 冠状动脉CTA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前降支近段软斑块伴管腔重度狭窄 支架置入术后支架通畅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 冠状动脉CTA的应用价值 无创性检查,作为高危病人DSA检查前的筛选。 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和定量评价 冠状动脉斑块的检出和初步定性 冠状动脉其他病变的诊断 冠状动脉介入(支架植入)术后的随访,用于支架的再狭窄的评价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随访,用于桥血管开通性和狭窄的评价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诠释和书写报告指南》 为了统一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临床诊断报告书写的格式和内容,2009年美国心血管CT协会发布了由Raff教授牵头书写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诠释和书写报告指南》,一份合格的CTA报告,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检查的目的(或适应证)、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图像采集信息、图像质量、扫描所见、影像解释和建议等。该指南在诊断报告的书写方面的基本内容如下: 1 图像质量和各种伪影 ①各种运动,主要是冠状动脉内在的运动所致,难以诊断管腔的狭窄。 ②“阶梯状伪影”:该伪影可由于呼吸和身体运动、不同采集之间患者的心率不一致等造成;表现为血管层面的错开,在横断图像上拟似为狭窄。 ③金属或钙化等高密度物质产生的伪影,也称为“硬线束伪影”(Beam-hardening artifact)、“晕状伪影”(Blooming artifact) 或“线状伪影”(Streaking artifact)。 ④信噪比的降低和对比剂密度的不足,可因为患者过于肥胖、选择采集时相不合适、心电调制选择了不合适的管电流和管电压导致。 2 观察冠状动脉的内容 ①多个层面观察各个冠状动脉节段。 ②判断各种图像伪影。 ③分析病变解剖结构和组织成分。 ④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3 冠状动脉解剖和病理 ①观察冠状动脉起源和走行。 ②观察和描述管壁异常组织和病变,即粥样硬化斑块,描述斑块时采用“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不建议使用“软斑块”“脂核”等,因为CT对细微病理结构的识别能力有限。 ③图像质量良好时,建议描述是否有“斑块溃疡”、“夹层”、“重构”和具体形态等。 4 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 推荐的狭窄程度分级: ①正常,无斑块和狭窄(狭窄率为0%)。 ②轻微:指可见斑块,狭窄25%。 ③轻度:25%-49%狭窄,但没有血流动力学意义。 ④中度:50-69%,狭窄可能造成血流受阻。 ⑤重度:70-99%,狭窄造成血流受阻。 ⑥闭塞,100%狭窄。 5 冠状动脉搭桥血管和支架的评价 ①CT评估搭桥血管通畅性与造影相比准确性很高,需要对搭桥血管的狭窄准确定位,并诊断狭窄率;需要描述固有冠状动脉病变(建议参考造影)。 ②CT能够评价大多数支架的通畅性,但是对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取决于支架材料和直径。 ③支架远端管腔有对比剂充盈,并不能完全肯定支架通畅,支架内对比剂的显示情况更加重要。 6 冠状动脉以外心脏结构的描述 ①观察和描述心腔、心包、房间隔和室间隔、房室瓣、大血管瓣膜(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肺动脉和肺静脉、主动脉及其分支等。 ②观察和描述心肌厚度、心腔大小、心肌和心腔内异常密度影、先天性异常等的异常。如果有临床需要,还需要对左心室功能进行评估。 7 心脏外病变的描述 应该对视野中所有组织和器官进行观察,发现病变时应该加以描述,如纵隔、肺门、气管支气管、双肺、胸膜和胸壁、食管和胃、肝、脾等器官。 冠状动脉CTA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中华放射学杂志专家共识解读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目前已经较为成熟地应用于临床,但也不过8年的时间。由于它是一项新技术,各家医院开展这项工作又参差不齐,缺乏资质准入和培训制度,因此书写的诊断报告也千差万别。最主要的问题是:报告格式不统一、描述和定义不规范、内容不能体现图像揭示的丰富信息,以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不大。鉴于此,《中华放射学杂志》于2011年第一期刊出了“心脏冠状动脉多排CT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以下对其中有关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加以解读。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吕滨 ? 报告书写内容: CCTA诊断报告应该按以下顺序描述:(1)冠状动脉有无先天性解剖变异,如开口起源异常、走行异常和终止异常等;(2)冠状动脉供血类型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