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疾病防御控制中心——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ppt

广东疾病防御控制中心——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ppt

  1.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健康自我管理 医患合作、病友互助、自我管理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所 孟瑞琳 内容 开展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必要性 自我管理的理论基础 自我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技能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我省开展自我管理情况及今后想法 一、开展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必要性 我国城乡居民2008年慢性病患病率(%) 慢性病的现状 患病率高:如我省成人高血压:14.9%,估计现患人数:1074万; 死亡率高:全球每年710万人死于高血压,远超吸烟、肥胖死亡 残疾率高:高血压中风后遗症等 三高 慢性病的现状 知晓率低:2007年全省调查:25.7% 治疗率低: 21.7% 控制率低: 4.4% 三低 慢性病保健服务的现状 以解决急性病问题为主 病人的作用未重视 没有连续性随访 受影响者: 病人 家庭 卫生工作者 企业 政府 保险公司 二、自我管理的理论基础 如何使慢性病患者 成为积极的自我管理者? 支持小组模式定义 通过把一些有共同需求的人组织在一起,针对共同的问题、任务,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和相互支持,从而达到解决这些问题,完成这些任务的目的。 不同于常说的××俱乐部,更不同于一些乌合之众的组织,它是多种理论综合指导下的实践模式 支持小组模式基础 渐进性:成员所获得的进步将有助于提高改变行为的信心 普适性:与他人感受的雷同 共享性:相互间互传信息 互惠性:通过帮助他人得到愉快 支持小组模式特点 有利于发展社交的技能 有利于行为的效仿 有利于人际间的学习 有利于提高依从性 有利于情感的宣泄 有利于关爱他人和自己的培养 支持小组模式操作步骤 确定目标人群 选择组织者 选择场所 确定目的、目标、行动 准备相关的材料(理论指导下) 动员与组织 发展与巩固 三、自我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技能 开展慢性病自我管理步骤 社区动员 小组长培训 小组长给病人授课 质量控制 总结 社 区 动 员 印发慢性病自我管理宣传折页 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医生进行宣传 社区宣传栏进行宣传 设立咨询热线 慢性病自我管理的主要内容 ? 自我管理和慢性病的概述 ? 目标设定/制订行动计划 ? 反馈/解决问题 ? 健身/锻炼 ? 何处理生气、忧郁等不良情绪 ? 放松/认知性症状管理方法 ? 合理膳食 ? 合理营养 ? 疲劳的管理 ? 社区资源的利用 ?药物的使用 ? 如何与人(包括卫生专业人员)交流 ? 与医生配合 总 结 慢性病人的自我管理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成本效应——投入少,效果明显 适合我国人口众多、医疗资源不足的国情 四、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我省开展自我管理情况及今后想法 我省开展慢性病自我管理培训及展开 工作的地区: 佛山、清远、广州越秀、黄埔、海珠等 展望未来---今后工作计划 开展慢性病自我管理师资培训,以点带面,逐步扩大覆盖范围 参加师资培训的小组长要开展对患者的课程培训 结合项目,开展慢性病自我管理课程 总结经验,编写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手册 结合工作,开展慢性病自我管理的科研工作 谢谢 近些年来有300多篇文献, 涉及关节炎、哮喘、心血管疾病、 情绪低落、糖尿病、慢性腰背痛、 艾滋病慢性胃病等 1999年— 徐汇 静安 长宁 卢湾 上海复旦大学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随访结果均证实 慢性病自我管理的有效证据 自我管理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规范的操作流程 慢性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项目 是建立共同参与型医患关系的桥梁 卫生保健 服务人员 慢性病患者 自我管理知识、技能、信心 如何与医生配合、交流 积极的自我管理者 慢性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项目 是一项简单易行、效果明确的基本干预措施 没有副作用能够在大部分人身上产生一定的作用 无需太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高深的技术 搭建了医患之间、病人之间交流和互动的平台 特别适合我国人口众多、医疗资源不足的国情 由此可以看出:慢性病自我管理 社区 慢性病病人 社区医院 防保人员 或全科医生 个体随访 现在传统的社区慢性病分级管理模式 目前我省医疗体系慢性病管理随访制度 有效,但缺点明显,需完善 由医生负责的单向管理模式,缺少病人的参与,效果有限; 因社区现患病人人数众多,医生相对不足而覆盖面有限; 医生随访任务重,没有时间(或能力所限)在随访时提供综合性的健康指导、了解病人的需求,而使病人满意度低,医患关系紧张; 医生随访结果不能及时回馈,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