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会自律:正确使用手机、电脑、网络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系列 一、不合理使用手机、电脑的现象 现在学生大都拥有手机、电脑,但是却没有正确使用的观念。 1. 平时不管在哪都是手机一拿,甚至边走边玩。 2. 晚就寝熄灯后玩手机。 3. 上课偷偷玩手机游戏、发短信等。 下一页 边走边玩,一刻不停。 上一页 熄灯后,玩手机。 上一页 上课偷偷玩手机。 上一页 以上现象你熟悉吗?手机、电脑,我们生活中已经离不开了吗? 说一说: 你是否想过,作为学生,手机、电脑对我们的作用有多大?手机、电脑对我们又有多少危害? 1. 影响学习、影响他们休息 青少年自控能力仍不强,在课堂上当他们对课堂内容感觉枯燥乏味时,就会用手机发短信,上网甚至玩游戏,课堂纪律及听课质量受到影响。另外,寝室内,别的同学要休息,少数同学手机屏幕闪亮,喋喋不休,害得室友不能入睡。诸如此类,老师和同学抱怨纷纷。 二、不合理使用手机、电脑的危害 2、手机、电脑辐射影响身体健康 一些资料研究表明低强度电磁辐射长期照射会影响身体健康,诸如头痛、头昏、乏力、失眠、脱发等症状。长期使用手机、电脑可引起神经衰弱症状发生率增加。 过度使用手机、电脑不但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更不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不少青少年由于过度使用手机、电脑,使手机成为他们生活的中心,一刻也离不开。一旦离开,他们的情绪就会出现极端变化,变得烦躁不安,情绪低落,抑郁寡欢。? 看看学生都在什么时候用手机上网? 3、侵犯他人隐私 现在手机功能越来越多,不少中学生喜欢拿着“摄像头”手机偷拍,作为谈资笑料;甚至故意将恶搞的情景拍下来发到网上,宣扬不文明行为,在不知不觉中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甚至对他人造成伤害,这些行为都引起了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忧虑与反感。 案例列举: 张小明同学学习很认真,有一次他看书看累了,就趴在课桌上休息了,还流口水了,后面的李笑看到了,赶紧用自己的手机给张小明同学拍了一张“美照”。然后拿给其他同学看,甚至挂到贴吧,弄得人尽皆知。张小明是个很内向的人,当他看到别人拿着手机对着自己的照片狂笑时,感到从未有过的恐惧与羞愧,更是胡思乱想,甚至害怕见人。由于张小明不善与人交流,长期封闭,最终导致精神失常。事情的发展最终是张小明的家长将李笑的家长和学校告上了法庭。 不知道什么时候,窘态被同学挂到贴吧了。 5月22日上午,某论坛上一名网友发了题为《偷拍公交见闻》的帖子,并上传了4张未经任何处理的照片。图片的内容是一名孕妇挺着大肚子站在公交车上,她身边3个座位上坐着3名男子,这3名男子不是低头,就是把头扭向窗外,没有人给孕妇让座。孕妇就用自己的手机拍下了这一幕,照片中,3名乘客的面部被曝光。该网友(也就这名孕妇)没有做更多评论,只是在照片最后写了一句:“真给青岛男人丢脸!”这个帖子发出后,一时间成了论坛最热的帖子。网上言论一方面谴责乘客冷漠,另一方面谴责孕妇侵权。 孕妇让座事件一名当事人因为被曝光,因此被单位解除合同(正在试用期),据说当事人在整理资料,直接找孕妇单位讨个公道,并且已经找到其单位要求赔偿。有律师认为,“在这件事中,孕妇并非将别人的照片作善意地使用,也没有征得当事人的许可,就将照片公布,肯定是侵犯了当事人的肖像权。‘就算是小偷,你也无权随便在网上贴照片来谴责’。这位孕妇此举更多的是对当事人精神权利的损害,是对个人隐私的侵犯。” 4、惹是生非?? 一些学生闲来无聊,用手机到处招惹是非,侮辱他人,引发了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争执,甚至引发恶性的打斗事件。还有的学生与同学发生口角,本来事件并不大,可手机在手,就非要打电话找一下“能人”来平息,进而显示一下自己的“本事”,从而把事态闹大。若没有这个手机,事情可能会好办得多。 案例列举: 郑小秋读高中时就渐渐迷上了手机。一次,他收到了一个中奖短信,他心想:骗子可以用这种方法骗人,我为什么不能用这种方法骗人呢?然后他找来了许多的手机号码,一个一个地发送中奖短信。短短的两个月诈骗了人民币3万多元,受害者多为学生。后来学生家长报了警,郑小秋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5、沉迷网络,走向犯罪 甘肃省青年许福斌因不满父母对其上网的责骂,将父母杀害,而后从父亲身上搜得现金27元,继续回网吧上网。 2011年2月11日,新学期开学前一天,天津一名15岁少年因为几乎一整天都在电脑边玩游戏被母亲抱怨后,用铁棍猛击母亲头部,致母亲死亡; 三、科学地使用好自己的手机、电脑 按校规上课期间,班级统一管理手机; 星期一至星期六除上课需要外,不得使用电脑; 晚就寝,熄灯以后,不玩手机; 星期六晚上要按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