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ppt

超声鉴别特点 肾脏不同切面上均可见到肾脏外缘不光滑,呈小波浪纹样形状, 肾脏体积均匀增大, 偶见个别囊肿凸起肾表面, 双侧同时发生病变。 中重度肾积水, 在超声检查时易将积水扩张的肾小盏视为囊肿, 尤其在肾皮质变薄时更容易混淆。肾脏体积均匀增大, 多是大的液性暗区, 肾脏边缘呈大波浪纹样形状。一侧病变为主, 部分患者可发现引起梗阻的病因。 可见到多个大小不等肾内和肾表面囊肿。肾脏体积不均匀增大, 囊肿部分凸出肾表面, 正常肾外缘光滑清晰, 单侧或双侧发生病变。 多囊肾 多发性肾囊肿 中重度肾积水 治 疗 1.一般注意事项 2.控制高血压 3.积极防治尿路感染 4.制止肉眼血尿 5.囊肿减压术 6.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 治疗研究进展 1.转基因治疗 针对基因突变的治疗 转入体细胞的基因要求的高选择性、高效性、持久性,导入基因对正常组织是否安全,以及PKD1 过度表达也可产生囊肿表型的事实等,使人们对基因治疗ADPKD的可行性存在疑虑。 治疗研究进展 β2连环蛋白( β2catenin) E2钙粘着蛋白(E2cadherin) β2连环蛋白 细胞间连接 细胞核 淋巴样加强转化因子21LEF21 T细胞因子TCF c2myc 囊肿发生 治疗研究进展 3. 抗突变和抗氧化剂 4. 饮食治疗 低蛋白:改变饮食中蛋白的含量可改变肾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 和转化生长因2β(TGF2β) 表达的活性,这也影响肾囊肿疾病的进展 大豆蛋白:大豆异黄酮是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剂 治疗研究进展 ----针对ADPKD 特征性改变的治疗    针对囊肿上皮细胞异常增生的治疗 1.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2. Ras 抑制剂 3. cAMP 拮抗剂和蛋白激酶1 型抑制剂 4. 蛋白激酶效应子的抑制剂 5. 脂类介导信号通道抑制剂 6. 调节细胞增殖和凋亡 7. 饮食   治疗研究进展 ----针对ADPKD 特征性改变的治疗   针对囊肿细胞外基质异常增生的治疗 1.  抗炎症药物 2.  基质金属蛋白酶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将PKD2 定位于第4 号染色体长臂2 区2 带到2 区3 带(4q22-23) 。PKD2 基因长度68 kb ,由15 个外显子组成,转录的mRNA 约219 kb。 目前已报道的PKD2 基因突变共有41 种,包括错义、无义突变11 种,剪切错误4 种,缺失15种,插入5 种,其他突变6 种。 PKD2 PKD2 表达产物为多囊蛋白2 (polycystin 2 ,PC2) ,由968 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11 万。 PC2 也是一种膜蛋白,与PC1 的不同之外是N 端及C 端均位于细胞质内。PC2 功能是一种Ca2 + 通道。当PC2 功能受损,造成细胞内钙离子动态平衡的紊乱,促进了多囊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Daoust 等1993 年报道一个法国人与一个加拿大人联姻的ADPKD 家系,这个家系的多囊肾病基因既不与PKD1 也不与PKD2 基因相关, 因而称为PKD3。此型ADPKD 患者临床表现较其余两型均要轻微,该类病人发病率相对较低,所获家系有限,目前尚未定位。近来有研究者对是否存在第三个位点提出了质疑。 PKD3 PC1、PC2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的位置。 分子发病机制  螺旋区与螺旋区相互作用假说  二次打击学说  终止信号假说 PC1 分布于细胞膜表面,与其他相关蛋白( PKDREJ 、suREJ ) 共同构成受体,PC2 分布于内质网,它们通过C 端的螺旋区,发生螺旋区与螺旋区相互作用,共同感知胞外配体,并以阳离子作为第二信使将信号通过共同途径传至细胞核。因此,两种PC 中的任何一种发生突变,都会导致信号产生及转导通路的异常,从而引起病理改变相同的多囊肾病。 螺旋区2螺旋区相互作用假说 二次打击学说 虽然多囊肾上有许多个囊肿形成,但病理解剖研究发现,肾囊肿仅来源于1 %~5 %的肾单位。 该学说认为,遗传的PKD1 杂合子基因不引起多囊肾病,只有在后天局部因素作用下,丢失了正常单倍体,个体才发生多囊肾病。该学说的提出, 基于以下三个实验依据: ①ADPKD 单个囊肿是由单克隆细胞增生形成的; ②囊肿细胞的杂合子基因发生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 ; ③囊肿的单倍体发生丢失。 ADPKD 的囊肿形成需要两步:一是遗传突变,二是随后的体细胞突变。 在感染、中毒等环境因素影响下,体细胞发生突变。这种突变发生的时间和部位决定了肾囊肿发生的时间和部位。因此在细胞水平上ADPKD 是常染色体隐性方式遗传的。  终止信号假说 肾单位的上皮结构起源于间质前体细胞。间质细胞积聚并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