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悠久的校史与广中医精神
学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原校长助理 马定科
(二○一○年四月八)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考察广州中医药大学精神(以下简称广中医精神),不但要考察1956年建校50多年来的历史,还应该追溯到80多年前,作为建校基础、成立于1924年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的历史。
一、悠久的历史
作为新中国最早创办的4所高等中医院校之一,我校于1956年在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原直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2000年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由广东省管理为主。
(一)建校基础,厚重扎实(1924~1955)
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由省港(广州和香港)中医药界合力创办;1913年开始筹建,校址设在广州市麻行街,1924年9月15日举行开学典礼。
1933年9月,在学校对面,即大德路,建成了附属广东中医院,供教师临床及学生实习之用。
抗战时期,学校流离失所,先后在香港、韶关办学,曾经停办,后又复校。
1952年改为广东省中医进修学校,1953年停止招生,1955
—1—
年8月停办。
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包括广东省中医进修学校,下同)成为近现代名医成长的摇篮,为我校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办学31年培养了21届毕业生共571人,进修学员800多人。
(二)首个十年,逐步完善(1956~1966)
1956年,全国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成立了4所中医学院。我校就是此时在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原址成立的。同年,学校开始招生,首届学生184名。
学校不少优秀师资来自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如卢朋著、梁翰芬、何竹林、冯德瑜、刘赤选、李仲守、黄耀燊、罗元恺、刘仕昌、靳瑞、钟耀奎、杨志仁、关志民、关汝耀、何汝湛、杜明昭、司徒铃、赵思兢、何志雄、朱敬修、蔡荣、张阶平、李藻云、林夏泉、甄梦初、文子源、沈鹤龄和邓铁涛、李国桥等。其中罗元恺、邓铁涛、李国桥先后担任过学校(院)副校(院)长。
1957年,经上级批准,学校在三元里择地,新建校址;1958年建成搬迁。
这个时期,学校的功能只是纯粹的教育,而且只设中医医疗专业。作为医学教育重要办学条件的附属医院建设,1964年才起步。第一附属医院创办之初只有医疗用房543平方米,供门诊使用;住院部利用学校旧教学大楼(已拆除,原址建成综合教学楼)。原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附属广东中医院已在1953年更名为广东省中医实验医院,只作为学校的教学医院。
—2—
这个时期,学校就有国际交往,先后接待了印尼、巴基斯坦、日本、墨西哥等国家代表团参观访问。
(三)二个十年,备受冲击(1966~1976)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冲击,一度停止招生,停止教学,校名也改为“广东中医学院”(1970年10月)。
响应“把学校办到农民家门口”的号召,学校先后在全省各地下乡办短期班,如海南六·二六大学、南雄五·七分院,为农村培养赤脚医生。尽管道路坎坷,仍取得不少成绩。
在“文革”的后期,学校“复课闹革命”,1970年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到1976年,共有6届“工农兵学员”入学(其中1971年中断招收);同时开办西中班、护士班、中草药班、药学班,单一办学局面逐步改变。1972年3月,已更名的广东省中医院划归学校管理,作为学校附属医院。
这个时期,主要是后期,学校科学研究开始起步。1975年起,先后成立了脾胃、疟疾等研究室;作为重要学术交流阵地、创办于1969年底的《新中医》在1976年8月获准由双月刊改为月刊。
国际交往有所发展。从1974年起,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这个时期到访的有越南、泰国、英国、加拿大、墨西哥、苏丹、新西兰、老挝、日本、西德等国家访问团。
(四)三个十年,百废皆兴(1976~1986)
1976年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基本结束。1977年,学
—3—
校与全国高校一起恢复通过全国高考而招生。
1978年,学校恢复了“广州中医学院”的名称,而且管理体制改为卫生部和广东省双重领导,以卫生部为主。
当年,学校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是全国最早招收研究生的高等学校之一;1986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随着本科教育专业继续增加,教学管理机构也不断完善。1981年开办针灸专业;1984年成立3系1部(中医系、中药系、针灸系、基础部);同年,把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3门古典医著课程列为临床课;1985年7月创办了第三所附属医院——附属骨伤科医院;1986年实行“院系合一”体制;同年首次招收文科生,开办中医文献班。
科学研究工作更上一个台阶。1978年有“抗疟新药——青蒿素”等7个项目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10年间学校获得各级科研成果奖励共43项(次);1984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筹建了实验中心;1986年成立了7个研究所。
国际合作与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