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第二节杀虫剂.ppt
* 地麦威:0.01%杀蚜和爪螨. * 西维因:杀虫剂,有触杀、胃毒和微弱的内吸作用,进入虫体后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对作物和森林的多种害虫防治效果好,对不易防治的咀嚼口器害虫 ,如棉铃虫等药效显著。亩用有效成分50~100 克。 呋喃丹: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和杀线虫剂。呋喃丹是内吸剂,兼有触杀作用,能被植物根、茎、叶吸收,并在体内传导。多施于土壤防治害虫。杀虫谱广,对稻、棉、玉米、高粱、甜菜、甘蔗、烟草、大豆、花生等作物以及林木、花卉上的多种害虫和线虫有效,但对稻纵卷叶螟效果差。持效期长,一般30~40天。 残杀威:是非内吸性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击倒快,速成度接近敌敌畏,持效期长。能杀体外寄生虫、家庭卫生害虫(蚊、蝇、蟑螂等)和仓贮害虫。 * * * * 保幼激素:又称返幼激素,是一类保持昆虫幼虫性状和促进成虫卵巢发育的激素。它来源于咽侧体,已经从鳞翅目昆虫中分离出4种保幼激素,分别命名为保幼激素0,保幼激素1,保幼激素2,保幼激素3。 喷洒在昆虫幼虫上,可使幼虫增加蜕皮次数;喷洒在成虫上,则产生不孕现象;喷洒在卵上,能阻止胚胎发育,引起昆虫各期的反常现象,故可作为防治害虫之用。 * * * * * * * * * * * . * * * * * 几丁质是存在于甲壳纲动物、真菌和昆虫内的一种高聚物。 几丁质合成酶是几丁质生物合成中的关键酶,而由微生物产生的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能抑制该酶的活性,阻止几丁质的生物合成,从而抑制真菌生长或阻止昆虫幼虫和蛹蜕皮达到杀虫效果。 保幼激素:又称返幼激素,是一类保持昆虫幼虫性状和促进成虫卵巢发育的激素。喷洒在昆虫幼虫上,可使幼虫增加蜕皮次数;喷洒在成虫上,则产生不孕现象;喷洒在卵上,能阻止胚胎发育,引起昆虫各期的反常现象,故可作为防治害虫之用。 * * * 9.2.4 拟除虫菊酯的杀虫特性 高效广谱 具有触杀、胃毒作用,无内吸、熏蒸作用 高效、低毒,正常使用时对人畜安全 光稳定性不好,低杀螨活性 抗药性及残留日趋严重 * 9.2.4 拟除虫菊酯研发热点 非酯类拟除虫菊酯的开发 含氟或杂环类拟除虫菊酯的开发。 * 9.2.4 新开发的拟除虫菊酯 * 9.2.5 沙蚕类杀虫剂 * 9.2.5 沙蚕类杀虫剂 沙蚕类杀虫剂是动物源农药的典型。 1934年从沙蚕体内分离出沙蚕毒素; 1962年确定了沙蚕毒素的结构; 1964年日本武田开发出了第一个沙蚕类杀虫剂:杀螟丹 目前此类产品共有7个; 我国生产此类产品4个,特别是杀虫双、杀虫单,产量达数万吨 * 9.2.5 沙蚕类杀虫剂 * 9.2.5 沙蚕类杀虫剂 * 9.2.5 沙蚕类杀虫剂的特点 杀虫谱广;可用于防治水稻、蔬菜、甘蔗、果树、茶树等作物上的食叶害虫、钻蛀性害虫,有些品种对蚜虫、叶蝉、飞虱、蓟马、螨类等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 具有多种杀虫作用; 有触杀和胃毒作用,还具有一定的内吸和熏蒸作用,有些品种还具有拒食作用 作用机制特殊;神经毒剂,当害虫接触或取食药剂后,虫体很快呆滞不动、瘫痪,直至死亡。但虫体中毒后没有痉挛或过度兴奋的症状。 低毒低残留,对家蚕毒性很强; * 9.2.6 传统杀虫剂的作用机制 一、以神经细胞上的钠离子通道为作用靶标; DDT、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二、以乙酰胆碱酯酶为作用靶标; 有机磷、氨基甲酸酯 * 9.2.7 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指利用生物活体(真菌,细菌,昆虫病毒,转基因生物,天敌等)或其代谢产物,针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的制剂。又称:天然农药。 生物化学农药又分为植物源生物化学农药、动物源生物化学农药和微生物源生物化学农药等。 * 9.2.7 生物农药的特点 选择性强,对人畜安全; 对生态环境影响小; 可以诱发害虫流行病; 可利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 经济效益明显; 开发难度较小。 * 9.2.7 生物农药的发展历程 1853年证实白僵菌在家蚕幼虫体内能生长发育,采用接种及接触或污染饲料的方法可传播发病; 1879年应用绿僵菌防治小麦金龟子幼虫; 1901年日本人石渡从家蚕中分离出一种致病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 1926年使用拮抗体防治马铃薯疮痂病。 * 9.2.7 我国生物农药的发展 我国生物农药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至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回顾生物农药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仿制国外成果或直接引进,开发成功了一批生物农药品种。 1959年从前苏联引进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剂; 1965年在武汉建成国内第一家Bt杀虫剂工厂,产品代号“青虫菌”; 1973投厂并生产出农用抗生素产品; 1970年,国务院发布文件要求“积极推广微生物农药”。我国研制成功的井冈霉素、公主岭霉素和多效霉素。特别是井冈霉素杀菌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