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病毒性肝炎viralheaiis.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病毒性肝炎viralheaiis.ppt

二、传染源 丁肝的急、慢性病人和携带者。 潜伏期为4~20周,人感染HDV后,可表现为两种临床感染类型 ---HBV/HDV联合感染 ---HBV/HDV重叠感染 三、传播途径 经血传播 日常生活接触 母婴传播 输入性传播 四、流行特征 HDV患病率 高 中等 低 极低 没有数据 台湾 太平洋岛国 五、预防措施 同乙型肝炎。易感者接种乙肝疫苗,消灭HBsAg携带者,这样就消除了HDV感染所必须的条件。 加强献血员的筛选,防止HBV携带者和HDV携带者的密切接触,以切断HDV的传播途径。 第五节 戊型肝炎 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简称戊肝)是由戊肝病毒(HEV)引起,过去称为肠道传播非甲非乙型肝炎。 在临床和流行病学上很类似甲肝,但病原学与之无关。经粪—口途径传播,常因饮水受到污染而造成爆发或流行。与甲肝相比不同的是潜伏期长,发病年龄大,孕妇患者病死率高。 一、病原学 HEV颗粒呈球形,直径为27~38nm,无包膜,病毒 表面有锯齿状缺刻和突起。 HE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有三个开放读码框架(ORF1~ORF3),ORF1编码螺旋酶和RNA指导的RNA聚合酶,ORF2编码信息和包膜蛋白,ORF3编码部分抗原决定簇。 不同地区分离的HEV基因存在一定的变异,可能存在不同的亚型。据推测HEV可能只有一个血清型。 灵长类动物可作为实验模型 二、传染源 戊肝的传染源主要为病人及隐性感染者。潜伏期平均40天 (15~60天) 临床型病人包括急性黄疸、急性无黄疸和爆发型肝炎。在潜伏期和急性早期传染性最强。隐性感染者可随粪便排出HEV,且作为传染源难以发现。 到目前为止,戊型肝炎尚未证实有慢性病人,多数病人于病后4~6周内恢复。 三、传播途径 粪一口途径传播 经水传播 ---爆发型流行 ---持续流行型 经食物传播 日常生活接触 四、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戊型肝炎病毒普遍易感。感染HEV后可产生抗-HEV,该抗体具有中和病毒的作用,故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抗体的持续时间无统一的结论。据报道,一般在感染后的1~2年内不易再感染,但在地方性流行区,幼年时虽然感染过HEV,但青壮年时仍可感染发病。 五、流行特征 地区分布 时间分布 人群分布 戊肝的地理分布 六、预防措施 无特异性的预防方法,普通免疫球蛋白对本病无预防作用,戊肝疫苗仍在研究中,估计不久会有安全有效的疫苗问世。目前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预防措施。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 * 31 * * * * * * 24 24 24 一、病原体 HBV的发现 1963年Blumberg在两名多次接受治疗病人血清中发现异常抗体+澳大利亚人血清—沉淀反应称澳大利亚抗原 1965年 证实澳大利亚抗原就是乙肝病毒 1970年 电镜下鉴定病毒颗粒 阐明病毒HBsAg HBcAg HBeAg 存在部位 1973年 发现DNA多聚酶 1974年 完成基因组图谱分析 1982年 复制机理 1985年 PCR技术用于HBV的研究 1986年 第一代HBV转基因小鼠建立致病机理 1987年 HBV基因工程疫苗研制 1993年 HBVDNA免疫技术的建立 形态与结构 1.大球形颗粒:Dane 颗粒,HBV的病毒体 核 心:双股环状DNA和DNA多聚酶 内衣壳:蛋白质,主要为核心抗原(HBcAg) 外衣壳:类似包膜,脂质双层结构及蛋白质 蛋白质由病毒编码 (HBsAg, PreS1 PreS2) 2.小球形颗粒: 最常见的形式,由复制过剩的HBsAg组成 3.管形颗粒: 聚合的小球形颗粒,HBsAg+PreS2-Ag 组成 基因组结构及其产物 HBV基因组较小,含3200个核苷酸。基因组由双股环状DNA组成,两条链长短不等,长链含有四个ORF,编码蛋白质。 [1]S区:S基因+PreS1+PreS2组成 产物:HBsAg,PreS1-Ag,PreS2-Ag,均为糖蛋白。 [2]C区:C基因+PreC基因 产物:内衣壳蛋白 C基因:C抗原 (HBcAg) PreC基因:e抗原 (HBeAg) [3]P区:编码DNA多聚酶 [4]X区:编码HBxAg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