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社会心理学第二讲.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社会心理学第二讲.ppt

课外阅读:巴伦:《社会心理学》P129-140 注意: 心境依赖性记忆与心境一致性效应的区别。 为什么情绪低落或痛苦时,我们更容易沉沦? 四、新精神分析学派的社会心理学观 K.Horney(1885-1952)的文化因素说 Horney认为,人的行为与人格发展的主要动力不是本能驱力,而是人在充满敌对的社会环境中寻求安全的需要,个体行为仅仅是对引起他恐惧的环境的一种反应,其性格的形成是以环境为基础的。她进一步指出,在现代工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普遍存在着疏离、惧怕、敌视和怨恨的感觉,使人产生一种孤立无援的失落感,从而形成一种基本焦虑,埋下了神经症的隐患。 基本焦虑→神经症焦虑→采取防御策略,例如:趋向他人,避开他人,反对他人。 E.H.Erikson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个体在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人格,是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三方面因素构成的统一体。它的发展经历顺序不变又相互联系的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普遍的发展任务或主要矛盾。个体解决好了,就能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反之亦然。当然,Erikson强调,如果个体在某一阶段未能很好地解决发展任务,他还可以通过教育等措施在下一阶段得到补偿。 E.Fromm(1900-1980)的社会心理观 社会潜意识与社会自恋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可编辑 可编辑 第二讲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 引言:掌握理论的意义 1.可以使人对许多具体项目的研究成果有更深入地理解 例如“癫痫发作”实验,如果把这一研究和“场论”、“社会作用力论”联系起来,其理解的深度就大不一样 又如“模拟监狱”实验,把它与角色理论联系起来加以理解,则会进入新的境界。 2.可以对后续研究或行为起定向或参照作 3.推动理论的更新与发展 一、行为主义的社会心理观及其新理论 1.S-R理论 E.L.Thorndike(1874-1949)的试误说:准备律、联系律、效果律。 B.F.Skinner(1904-1990)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反射学说与强化学说 2.模仿论(Imitational theory) 模仿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主动仿效他人言行的社会心理现象。Z.E.Miller和J.Dollard在里程碑式的论文《社会学习与模仿》(1941)中提到,模仿可以通过延伸S-R关系与强化概念来加以理解。他们认为人类的许多社会行为都是通过模仿而习得的,都可以通过一般学习原则的使用来予以说明。模仿也是习得的,它在解释儿童学会社会行为和谈论时占有中心位置。模仿在维持纪律和遵从社会规范方面亦颇为重要。 儿童很小时就会模仿家长的某些动作、言语,当这种行为受到奖赏,就会继续扩大仿效的领域,所以模仿反应也是一种泛化现象(D.Baer and J.Sherman,1964;Baer、Peterson and Sherman,1967)。 后来,这个理论也被用来解释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挫折-侵犯,以及亲社会行为的发生等现象。 3.社会学习理论(Social-learning theory) 沿着Skinner、Miller和Dollard指出的方向,A.Bandura(1963)等人提出和发展了社会学习理论。 该理论的贡献:把学习过程中的获得(acquisition)和执行(performance)加以区别;发展了“强化”的概念(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Bandura还提出了环境、人和行为三者交互决定论和自我效能感理论。 二、社会交换理论(P85-87) 此理论是由G.C.Homans(1958)等采用经济学概念来解释社会行为有赖于相互强化而得以持续的一种理论。这个理论认为:(1)客观上存有适于有机体的规律,如动物与人有寻求最大奖赏、快乐及尽少付出代价、避免痛苦的倾向。因此,人的特定行动受奖越多,就越会表现出这种行为;但奖赏过多,也会使人感到餍足,其价值相对减小,这种行动也会减少。 (2)人的社会行为除服从这种规律外,还服从社会交换规律。社会交换类似商品交换。在商品交换中,商人的行为宗旨是为了追求最大的利润,如果产品销售收入(报酬)一成本0就会有利润,于是这种商业行为便会继续下去,否则就会中止。 社会心理学中所讲的社会交换是指存在于人际关系中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交换。这里的报酬与成本不限于物质财富,成本可能是体力与时间的消耗、放弃享受、忍受惩罚和精神压力等,报酬也可能是心理财富(如精神上的奖励、享受或安慰等)与社会财富(如获得身份、地位与声望等)。如果一个人以行动带给别人以好处,并迫使对方做出互惠的行动,造成一种公平的关系和相互获益,那么这种相互作用的行为与关系就会得到继续与发展,否则就会减少、疏淡或停止。J.Thibaut和H.kelky(1959)还认为,人们彼此接近时,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