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人体消化系统微生物感染疾病.ppt

  1. 1、本文档共1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人体消化系统微生物感染疾病.ppt

(三)疾病类型 弯曲菌疾病类型 肠炎→腹泻物水样→粘液脓血样便→菌血症 腹部并发症→胃肠道大出血 肠外表现→脑膜炎、化脓性关节炎 感染后并发症→反应性关节炎、溶血性贫血、心脏炎、脑病 (四)临床特征 临床特征 腹泻、腹痛 发热、恶心、不适 (一)疾病种类 八、幽门螺杆菌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 慢性胃炎 消化性胃溃疡 胃部恶性肿瘤:胃腺癌、淋巴瘤 (二)致病物质 幽门螺杆菌的致病物质 螺旋形菌体结构:有利通过胃粘液层 鞭毛:加速穿透粘液层 粘液素酶:降解糖蛋白、有利幽门螺杆菌穿透粘液层 尿素酶:降解尿素,既有利幽门螺杆菌生存,又对上皮细胞有毒 粘附素:使幽门螺杆菌定居胃上皮细胞表面 蛋白酶:降解粘液层,破坏上皮细胞膜 脂酶和磷脂酶A:消化粘液层,破坏上皮细胞膜 过氧化氢酶:在胃粘膜上起抗氧化作用,保护幽门螺杆菌自身 (三)致病过程的解释 幽门螺杆菌在胃内强酸性环境中定居、生长、繁殖,并建立感染的过程是研究者和医务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经过深入研究,现已证明幽门螺杆菌产生的尿酶发挥了重要作用。 幽门螺杆菌→入侵胃壁→大量产生尿酶→分解尿素→氨→NH3OH→中和胃酸→弱酸性环境→生长、繁殖→建立感染 (四)致病性 1.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感染 慢性胃炎:病因关系已确立 萎缩性胃炎:同上 (1)二者的相关性 ②若幽门螺杆菌感染经抗菌治疗,幽门螺杆菌根除后,胃炎可消退 ①事实上所有幽门螺杆菌阳性者都证实有胃窦炎 ③在一些动物模型中,接种由患者胃中分离而得的幽门螺杆菌后,可复制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损 ④Marshall和Morris,分别用患者的幽门螺杆菌对自己作了自身感染,亦得了类似结果 正常情况下,胃壁有一系列完善的自我保护机制(胃酸、蛋白酶的分泌功能,不溶性与可溶性粘液层的保护作用,有规律的运动等)能抵御经口而入的千百种微生物的侵袭。但幽门螺杆菌具有特殊的作用,能在胃内建立感染。 (2)发病学说 构成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基本因素 ①幽门螺杆菌能穿透粘液层,在胃上皮细胞表面定居 ②毒素因子能对胃上皮细胞等起破坏作用 ③诱发各种炎症细胞及炎症介质 ④产生免疫反应物质等 2.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性溃疡 1)二者的相关性 ①细菌的代谢产物直接使粘膜发生损伤 ②类似病毒的作用机制,幽门螺杆菌DNA的某些片段转移入宿主细胞,引起转化 ③幽门螺杆菌引起炎症反应,其本身具有细胞毒性作用。 2)发病学说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形成学说 3.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 1)二者的相关性 ①复制错误 ②内源性炎症相关突变原 ③饮食中外源性突变原,从而增加了对DNA损坏的危险性。 大多数损坏的DNA能被机体正常的保护机制所修复,但是检查和修复的能力并不是完美无缺,上皮细胞中引起的有些DNA损坏可保留很长时间。感染期越长,不适当的修复可能性越大,最后转化成恶性。人们感染幽门螺杆菌在年经时期,他们产生明显的炎症反应会增加发生肿瘤的危险性。假若这些人饮食中会有较高的外源性致癌原和较低的抗氧化剂,其危险性会相互叠加。虽有些个体中感染或饮食已能单独解释肿瘤的原因,但两者的互加更能显示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 2)胃癌形成学说 (五)治疗 存在的问题 1)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特殊性 2)治疗效果不佳 第三节 消化系统的病毒性疾病 (一)病毒种类 病 毒 1.肠道感染病毒 2.急性胃肠炎病毒 3.嗜肝病毒(肝炎病毒 ) 脊髓灰质炎病毒 轮状病毒 甲肝→庚肝病毒 EB病毒 巨细胞病毒 柯萨奇病毒A型 埃苛病毒 消化道感染 导致神经性疾病及其它疾病 诺沃克病毒 肠道腺病毒 肠道感染 肠道疾病症状 风疹病毒 消化道或血液感染 肝炎 (二)病毒感染特点 1.严格胞内感染-病毒主动入侵宿主细胞 2.潜伏期-相对较短(1-4天) 3.特异性强-组织特异性,受体特异性 4.临床表现多样性-胃肠道症状,中枢神经疾病,心肌损伤 (三)肠道感染病毒性疾病 1.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疾病 (1)脊髓灰质炎病毒分型 Ⅰ型 Ⅱ型 Ⅲ型 抗原无交叉反应 流行以Ⅰ型为多见,Ⅱ、Ⅲ型时有发生 (2)抵抗力 温度:55℃ 30min 消毒剂:氧化剂、甲醛、汞 紫外线:敏感 干燥:敏感 pH:3-8.5环境中可存活,不被胃酸灭活 常温下:排泻物、污物中存活数月 (3)宿主 ①仅在灵长类细胞中增殖 ②人是唯一自然宿主 增殖 细胞病变 (4)基因组 直径:27-30nm,是较小的人类病毒 核酸:单股正链RNA病毒,7.7Kb大小 外壳:基因组编码四个外壳蛋白(VP1、VP2、VP3、VP4) He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