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西武鸣壮族师公舞的生态研究
摘要:广西武鸣县的壮族师公舞是一种古老的祭祀舞蹈,是壮民
族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武鸣壮族师公舞的形成和发展有其赖以生存的文
化生态环境。文章从文化生态的视角对这一民间艺术进行研究,对民间艺
术和民族文化传统的保护、传承及可持续发展是一条新的思路。
关键词:壮族师公舞生态研究
1955年,美国人类学家斯图尔德首次提出“文化生态学”的概念,
倡导建立专门学科,以探究具有地域性差异的特殊文化特征及文化模式的
来源。文化生态学认为,文化不仅是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活动的产物,还
同时受到自然条件的直接影响,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生产手段、生活格
式、传统习俗、社会观念等的差丼,为文化的产生、发展和变异提供了特
殊的场境。武鸣壮族师公舞是古代祭祀舞蹈的“活化石”,具宥浓郁的民
族特色,是壮族民族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来
观照这一民间艺术,阐释它的文化生成因素。
一、武鸣壮族师公舞的渊源和艺术形态
武鸣“师公舞”源于何时,民间艺人有不同的说法。一说源于周代,
其唱本屮确有“周朝唱师传下来”、“三元三圣号真君,周兴幽厉作谏臣,
辞职参师为正教,宄竟五行秘密文”等唱词;一说源于黄帝时代,说黄帝
就是运用梅山教密文战胜蚩尤的;乂传唐、葛、周为皇帝母亲击鼓舞蹈,
驱邪治病,皇帝封其为三元,遂“三元教”广为流传;又一说源于汉代,
葛诸亮南征十洞蛮王时,有梅III教徒随征,后流落于十万人山传教,由此
出现师公。以上种种,均属口头传说,没有可靠的文字依据,但也在一定
程度上说明“师公舞”起源甚古。
据锣圩镇那琅村78岁的师公舞老艺人潘海波说,古时的师公表演,
壮语叫“做斋”(祭祀含义),举行7天7夜的叫“做大斋”。举行时间一
般为农历十月,即秋收后,也有在农历七月举行的叫“盂兰会”,地点在
农村广场,因而有人误认为是“庆丰收”,其实不是“庆”而是“祭”,祭
神、娱神、娱人。通常,舞蹈仪式开始时,主持祭祀的巫师身穿大红袍,
头戴八卦帽,扎腰带,着戏靴,执法器(牙笏和镇坛木),在念咒诵经的过
程中,即兴歌舞,表示祛邪解秽,开坛请祌。仪式中间,有两个童子分别
戴红、黑两种面具,持二环杖(即赶鬼棍)穿插表演双人棍舞,双人绸带舞,
以表示对其始袓的纪念。接着童子与其他巫师共同表演四人筛米舞和五人
绸带舞,以祈祷五谷丰登。最后,全体巫师与童子各持乐器和法器,由主
要巫师带头“踩罡”。表演屮还演唱一些民间故事等。舞蹈结束,由童
子戴面具,持二环杖到各家各户赶鬼,最后将一纸船点燃了丢下河去,以
示驱邪得福,全村吉祥平安。
二、自然生态环境对武鸣壮族师公舞产生及发展的影响
文化是人类在对自然环境的认识、适应、利用和改造的过程中产生
和发展起来的,是人与自然环境对立统一的结果。20世纪上半叶,美国许
多早期重要的人类学家如博厄斯和克罗伯,在研宄北美的土著民族如印第
安人时,或主张“决定论”,认为环境直接决定文化,或主张“可能论” 即认为环境可能决定文化。不同的自然条件及生态环境,形成各地不同的
气候、地貌、土壤、植被及生物等生态因子的多样性。为适应生态环境的
多样化,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类型、社会特点、民族分布、历史
发展以至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的差异性。因此,人类文化,无
一不包含自然环境的因素,也无一不打上环境的烙印。
早在两千多年前,壮族的先民古代骆越人就在武鸣境内居住。长期
以来,武鸣境内是以“土人”(壮人)居住为主,由于长期居住在狭小边
远的山地丘陵及多发旱、涝灾害的自然环境中,壮族先民对自然生态环境
有着深刻的认识,尊重自然、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观念深深蕴涵在他们
的民俗文化屮。当地人认为要想风调雨顺,水稲丰收,必须祭祀农业神,如
农婆歌仙、五谷灵娘、祌农、天公地母、水祌、土地公等。在《天公地母
舞》巾,两位象征天地的男女神,戴着笑容可掬的面具,跳着轻快的舞步,
形象地塑造出农耕社会男耕女织的理想模式,也体现了武鸣壮族先通过
期望人类的繁衍来预示农业的丰收。而《雷王舞》则相反,扮演雷王的师
公,戴上了青面獠牙、爆眼鼓腮的雷王面具,一出场就令人生畏,再加上
手持刀斧、踩脚踩地等动作,勾划出凶祌恶煞的雷王形象,反映了壮族先
民渴望控制自然的愿望。
古代交通的不便,使武鸣的壮族先民与外界隔绝,形成一种相对封
闭的生活状态,所以未能很快直接接受到其他民族先进文化的影响,而只
能缓慢地间接地去接受,因此当地的师公舞就稳定地保持着自身原始古朴
的特色。之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与其他民族交往的逐渐频繁,师公舞 乂不断吸收其他艺术形式的精华,丰富了自身的形式和内容。武鸣壮族师 公舞就是在这种不断适应、改变自然生态环境中形成并发展、传承、演变
着。
三、武鸣壮族师公舞与民俗文化
传统的民俗文化无论是各民族创造的物质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