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与营养案例分析基础知识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临床类型与特征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短暂性脑局部供血障碍导致供血区神经系统局灶性功能缺损。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心脏疾患、血液成分异常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等多因素导致的临床综合征。TIA是缺血性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发病突然,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症状,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具有反复性、相对固定性、24小时内完全恢复的特点;TIA好发于50-70岁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常见症状:①颈内动脉系统TIA表现:对侧单肢无力或轻偏瘫;眼动脉交叉瘫痪,病变单眼一过性黑蒙或失明;主侧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语症。 ②椎-基底动脉系统TIA表现:眩晕,平衡失调;无意识丧失的跌倒发作(下肢突然失去张力而跌倒);发作时出现短时间记忆丧失;双眼视力障碍发作。 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和高脂血症病史。 * 2.临床类型与特征 (2)脑梗死 指因脑部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灶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临床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 由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者中老年多见,由动脉炎所致者中青年多见。 (3)脑出血 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大脑半球出血约占80%,脑干和小脑出血约占20%。急性期病死率高达30%-40%。 常有头痛、呕吐、血压增高、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 脑CT扫描是诊断脑出血最有效最迅速的方法。 * 2.临床类型与特征 (4)蛛网膜下腔出血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多在情绪激动或用力等情况下急骤发病。 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出血量、积血部位、脑脊液循环受阻程度,主要症状有突发剧烈头痛、持续不能缓解或进行性加重,多伴有恶性呕吐,可有短暂意识障碍及烦躁、谵妄等精神症状,少数出现癫痫发作。 * 3.诊断依据 病史: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患病期间血压和血糖控制情况。 临床表现 危险因素:了解患者吸烟和饮酒情况,经常吸烟是一个公认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酒精摄入量对于出血性脑卒中有直接的剂量效应关系。 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CT扫描、磁共振[MRI])。 * 4.危险因素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年龄(60岁以上者),性别,种族和家庭遗传性。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脂异常,颈动脉狭窄,吸烟及酗酒、缺乏体力活动、不合理膳食等。 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 * 5.预防 一级预防: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普及脑血管病预防知识,定期检测血压,改变身体活动过少、休息时间不规律、和膳食不合理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脑血管病。对高危人群实行群体干预和个体化指导,消除危险因素,降低发病风险,防止发病。 二级预防:脑血管病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救治,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救治效果。 三级预防:对于已发病的患者,找出发病原因,治疗可逆性病因,纠正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防止复发。 * (四)恶性肿瘤 1.概述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群健康的最严重疾病之一。据WHO国际癌症研究署的统计,世界各国常见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全人群发病顺位前三位恶性肿瘤为肺癌、乳腺癌、大肠癌,死因顺位前三位的恶性肿瘤是肺癌、胃癌和肝癌。我国全人群前5位发病的肿瘤排序为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乳腺癌。 * 2.诊断依据 病史 根据主诉,询问现病史及治疗经过; 相关病史:药物过敏史、既往病史、家族史; 生活工作状态、环境及个人爱好等。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结果 * 实验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我们了解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掌握基本技能和基本原理,树立牢固的无菌观念 主要内容 概述 主要慢性病的发病特征、危险因素和诊断依据 慢性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慢性病监测 营养调查 营养监测 * 一、概述 (一)慢性病定义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是指以生活方式、环境危险因素为主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及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 WHO定义的三组疾病中,第一组疾病为传染病、营养不良性疾病与母婴疾病,第二组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第三组为伤害。 * (二)慢性病流行基本特征 发病隐匿,潜伏期长,难治愈,容易被忽视。 多因素致病。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及吸烟等三大行为危险因素暴露水平不断上升。 患病率高,增长速度快(农村>城市),发病呈低龄化趋势。 死因谱发生巨大变化: 慢性病已成为最主要死因,其占总死亡的比例持续上升。2004-2005年,中国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数的82.54%,湖南省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数的80.66%。 * (二)慢性病流行基本特征 2004-2005年我国死因回顾调查显示(前十位死因顺位): 全人群: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围生期疾病。 城市

文档评论(0)

jjkk5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