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学讲稿 温医《牙体牙髓病学》课件.doc

龋病学讲稿 温医《牙体牙髓病学》课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龋病学讲稿 (一)2007-2008 学年第一学期 口腔内科学教研室 潘乙怀 龋 病 学 第一章 概 述 第一节 龋病的概念一、龋病的定义和特征 龋病dental cariestooth decay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致龋的多种因素主要包括细菌和牙菌斑、食物以及牙所处的环境等。就病因角度而言龋病也可称为是牙体硬组织的感染性疾病。 龋病时牙体硬组织的病理改变涉及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基本变化是无机物脱矿和有机物分解。 龋病的临床特征是牙体硬组织在色、形、质各方面均发生变化。初期时牙龋坏部位的硬组织发生脱矿微晶结构改变牙透明度下降致使牙釉质呈白垩色。继之病变部位有色素沉着局部可呈黄褐色或棕褐色。随着无机成分脱矿、有机成分破坏分解的不断进行牙釉质和牙本质疏松软化最终发生牙体缺损形成龋洞。龋洞一旦形成则缺乏自身修复能力。 龋病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在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中龋病位居前列。但由于其病程进展缓慢在一般情况下不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不易受到人们重视。实际上龋病给人类造成的危害甚大特别是病变向牙体深部发展后可引起牙髓病、根尖周病、颌骨炎症等一系列并发症以至严重影响全身健康。随着牙体硬组织的不断破坏可逐渐造成牙冠缺损成为残根终至牙丧失破坏咀嚼器官的完整性。这样不仅影响消化功能而且在童年时期可影响牙颌系统的生长发育使健康素质下降。此外龋病及其继发病作为一个病灶引起远隔脏器疾病的案例也时有报告。二、龋病的历史 有史以来人类就开始与龋病进行斗争时至今日国际社会为征服这一疾病仍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龋病也是人类历史上一种极为古老的疾病。据考古研究发现目前可以整理出来的龋病流行病学资料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即公无前 12 000~3 000 年。 我国古代的医学不仅对龋病早有认识而且具有丰富的防治经验。有关我国防治龋病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已在绪论中叙及不再赘述。在此仅举一例如我国唐代《新修本草》一书中便有采用银膏补牙的记载其配方与现代广泛使用的银汞合金非常相似含有汞、银、铜、锡几种成分这比西方采用银汞合金充填龋齿要早七八百年。我国的这些医学遗产是对人类的伟大贡献在医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从文艺复兴时代起欧洲的口腔医学特别是关于龋病的研究有了较大发展。19 世纪末Miller 在德国进行了一系列细菌学研究提出了解释龋病病因的化学细菌学说大大地推动了龋病的研究指导了龋病临床实践工作至今仍有重要意义。美国的 G.V.Black 也就龋病病理及临床问题作了系列研究他提出的窝洞分类标准一直沿用至今。20 世纪 60 年代 keyes 提出的龋病三联因素概念以及随后发展的四联因素学说都丰富了化学细菌学说的内容。随着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对龋病的认识还在不断深化。近 20 年来在一些国家开展了多途径、大规模的龋病防治工作并已获得显著成效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出现了龋病下降趋势这些成就增强了人类最终征服龋病的信心。 我国解放以来龋病的研究及防治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龋病流行病学资料建立了一批防治网点和研究机构防治龋病的材料和设备研究亦有进展。尽管我国的龋病防治工作已取得显著成绩但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我国是龋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寻找经济有效、简便易行的龋病控制方法仍是一项极其艰巨而重要的使命。三、龋病学的研究内容 由于龋病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疾病因此龋病学研究的内容应该包括涉及龋病发生的多种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细菌及其所处的微环境即牙菌斑宿主的抵抗力包括牙结构及其所处的环境如唾液的影响等细菌代谢的底物主要是蔗糖的摄入量和频率。 随着生物化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研究邻域的进展新的技术和手段不断引入龋病学的研究之中如细菌的糖代谢细菌附着的分子机制细菌代谢产物对牙面的破坏作用唾液生化变化及其对牙面的影响运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对致龋菌重组改变其遗传性状以免疫学方法制备防龋疫苗等。 本教材除介绍龋病病因学、病理变化、龋病形成过程外还将详细介绍龋病的治疗方法这有别于西方国家的龋病学教材他们将这些内容列入牙科手术学教材之一. 第二章 病因及发病过程 第一节 菌斑 牙萌出时牙面上有一些胚胎来源的有机物覆盖但这些物质很快通过咀嚼活动被磨除掉。牙萌出至口腔后在很羟时间内又有一些有机物沉积于牙面这些后天获得的沉积物含有各种底物如有机酸、细菌、细胞毒性物质、水解酯等这些物质可以导致龋病或牙周病。涉及牙面有机物的命名甚多各有其功能或影响其中最具有临床意义的牙面沉积物是牙菌斑。 牙菌斑是牙面菌斑的总称依其所在部位可分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龈上菌斑位于龈缘上方在牙周组织相对正常的情况下G菌占 61.5。龈下菌斑位于龈缘下方以 G-菌为主占52.5。目前对龈上菌斑的结构和形成过程研究较为广泛本书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