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 NUMPAGES
上海房地产市场现状及前景研究报告
前言
第一部分、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历史回顾
一、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复苏阶段(1978-1985年)
二、缓慢发展阶段(1986-1991年)
三、超常发展阶段(1992-1994年)
四、调整回落阶段(1995-1997年)
第二部分、上海房地产市场的现状(稳步发展阶段)
住宅需求增长较快
供求关系逐步趋于平衡
三、房地产价格止跌回升
四、市场经营主体逐步成熟
五、个人购房已成为住宅市场主力军
六、空置办公、商业用房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七、房地产成本构成、价格构成有待进一步改善
八、企业能级不高,产业集中度偏低
九、房地产市场信息运行还不充分适应市场需要
第三部分、21世纪初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前景
一、需求全面稳定增长
住宅质量全方位的提高
三、运行机制基本完成市场化
四、外资进入将兴起一轮新的高潮
五、服务业全面发展提高
六、国有企业改革加快速度
七、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在房地产市场中全面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部分、21世纪初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商机
一、进入上海房地产业主力业务的机会
二、由上海房地产市场发展带来的机会
前言
以市场容量为标志,目前上海房地产市场是中国城市中最大的市场。即便在当代国际城市中进行比较,可能也是最大的。研究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前景,无论对于上海、对于中国,甚至对于世界城市的发展、房地产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0世纪90年代的上海房地产市场,走过了以繁荣为主要特征的路程。21世纪的已经到来。中国面临着进入WTO的重大时刻,将进一步溶入全球经济格局中去。在这样重要的时刻,中国中央政府把上海的发展,定位于“确立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地位”、建成“国际经济、贸易、金融和航运中心”和“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同20世纪90年代的“长江流域的龙头”、全国的“经济、贸易、金融中心”定位,有了重大的变化。21世纪初的上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任和机遇。联系到国内外许多重大因素,以及中国和上海自身发展的需要,上海房地产市场在21世纪初如何发展,是令世人包括海外的朋友特别关注的。
第一部分、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历史回顾
在历史上,上海曾经是中国一个房地产市场相当发达的城市。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房地产开始纳入计划经济的管理,因此逐渐萎缩,沉寂了整整30年。1978年,中国开始了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上海的房地产业(市场)又复苏了,发展了。从无到有,从小至大,大致经历了复苏、缓慢发展、超常发展和调整4个阶段。
一、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复苏阶段(1978-1985年)
在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背景下,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复苏有两方面条件。
第一,较快地解决长期的严重的住房短缺,是上海居民强烈的内在要求。
历史上,上海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城市,住房一直比较紧张。1949年以后,尤其是1956年以后,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控制下,把住房作为一种福利,由国家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分配和近乎无偿使用,使住房生产的正常循环遭到破坏,再投入困难;加上在重生产轻生活思想影响下对住房问题的忽视,使得上海的住房长期严重紧缺。到改革开放初期,成为了上海第一大社会问题(1978年,上海市区人均居住面积仅为4.5平方米)。为了改变这一状况,1979年,上海市政府提出了实行国家统建和企业自建相结合的方针,企业建房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在上海掀起了一轮住宅建设的热潮。到1985年,市区住宅建筑面积达到了6444.3万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了50%以上,人均居住面积也达到了5.4平方米。这一轮住宅建设,虽然还是非市场化的,却是一个历史性的演练,为日后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大发展提供了建设知识和人才的初步准备。
第二,房地产经济理论的争鸣,为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创造了舆论环境。
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发表过两次关于房地产和住房制度改革的意见。由此,理论界开始对房地产理论进行全面的反思和探索。经过多年的热烈讨论,终于对于住房的商品属性和城市土地的经济属性取得了共识。这些成果,从理论和思想上为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上海房地产市场复苏的第一个标志是,成立了能开发在市场上出售房屋的上海中华企业公司和上海工商业者爱国建设公司。1984年,爱建公司建设的“爱建公寓”在香港上市,半个月就销售一空。另一个标志是,开始试行新建住房按土建成本由政府、单位和个人各负担三分之一,出售给个人。虽然该“三三制售房”方式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得到普遍推广,但它是上海住房制度改革中住房商品化的一个尝试。
尽管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复苏相当有限,仅仅处于萌芽状态,但上海房地产市场的确自此起步。
二、缓慢发展阶段(1986-1991年)
经过多年的讨论,1986年,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尽管该理论还有局限性,但是在相当大的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