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制度嫁接_西式税制与清季国地两税划分
2008年第 3期 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N o. 3 200 8
第 4 8卷 JOU RNAL OF SUN YATSEN UN IVER SITY V ol. 4 8
( 总 213期 ) ( SOC IAL SC IENCE ED IT ION ) G ener l N o. 213
*
制度嫁接: 西式税制与清季国地两税划分
刘 增 合
: 着西方理财新知东播中土, 西方财税知识体系, 尤为清季各界人士所熟知。为解决国 内税制弊
端, 清季朝野各方积极移植西方税制, 将划分国家税、地方税作为调整 中央与地方关系、筹备预算制度 的要政
加以推行。在国内固有制度与外来新制难以衔接的背景下, 时人划分两税的学理 资源, 几乎大部分取法于 日
本、欧美等国。两税划分的过程中, 由于对西式税制学理认知角度差异以及固守本省利益的需要, 中央与各省
在两税划分标准、税制分级等问题上, 显然各有所宗。分税言论的歧异, 隐隐显示出改革税制与固守本位的矛
盾心态。
: 两税划分; 清末财政; 西方税制; 知识与制度
: K 254. 2 : A : 1000 - 9639 ( 2008) 03- 0097 - 13
税收是历代王朝财政的主脉, 税制状态反映出封建王朝的理财能力和观念取向。晚清就地筹款政
策影响下的税政制度, 主要弊端有三: 其一, 中央与地方共一财源, 各省内结、外销之款均来 自省内各类
税捐, 无所谓国家税、地方税之分; 其二, 各省税制因长期推行就地筹款政策而更趋紊乱, 税种、税率、征
税方法、税款使用、征收机构等, 因时因地, 各有区别; 其三,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政治矛盾明显体现在
税款使用、征税权限等方面, 导致督抚与部臣的纠葛愈益明显。
庚子以后, 理财新知东播中土, 朝野各界也频频考察域外财政, 日本、欧美诸国的理财制度渐为国人
所知, 各种资讯提示着协调中央与地方的财政矛盾只有依靠厘定财权, 尤其是推行国、地两税的划分, 才
可各就轨道, 并可藉此确立预算制度, 预防财政危机进一步加深。两税划分的具体实践是在清理财政过
程中逐步展开的 。揆诸各类文献, 可以看出: 在固有制度与外来新制难 以衔接的背景下, 时人划分两
税的学理资源, 几乎大部分取法于日本、欧美等国, 分析旧制利弊, 界定国地税源, 朝野各方几乎均以西
式标准为取舍; 两税划分的过程中, 由于对西式税制学理认知角度差异以及固守本省利益的需要, 中央
与各省在划分标准、具体接引、税制分级等问题上, 显然各有所宗。分税言论的歧异, 隐隐显示出改革税
制与固守本位的矛盾心态。
一、新尺度与旧制度
清承明制, 国内政治集权与财政集权是一个互为表里的制度体系。在大一统框架下的赋税结构中,
* : 200 8- 03- 14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05CZS010)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 NCET 05 0747) ; 教育
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 究项目( 05JZD00011)
: 刘增合( 1967 - ) , 男, 山东安丘人, 历史学博士, 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 ( 广州 510632) 。
与本文讨论问题有关的著述较多, 既往论著限于角度, 常点到为止, 多未能深论, 不赘述。直接相关的 究论著
有邹进文: 清末财政思想的近代转型: 以预算和财政分权思想为中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 年第 4期; 印少
云、顾培君: 清末民初分税制思想述评,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 2期, 等。
9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