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管理心理学课件 第7章(1).ppt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管理心理学课件 第7章(1).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个体态度与管理 一、态度的定义 态度是指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态度的对象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人、事件、物、团体、制度以及代表具体事物的观念等。 二、态度的成分 态度的成分包括认知、情感及意向。 认知成分是指带有评价意义的叙述。叙述的内容包括个人对某个对象的认识与理解,以及赞成或反对。 情感成分是指个人对于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如尊敬与轻视、同情与挑剔、喜欢与厌恶等。 意向成分是指个人对态度对象的反应倾向,即定势作用。又称为行为的准备状态,准备对态度对象作出某种反应。 三、态度的性质(特性) (22课时) 四、偏见——不正确的态度  偏见是个人对他人或其他事物持有缺乏充分事实为根据的态度。 偏见有下述的特征: (一)偏见是以有限的或不正确的信息来源为基础的。 (二)偏见的认知成分就是刻板印象。 (三)偏见有过度类化的倾向。 (四)偏见含有先入为主的判断。 第二节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一、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的涵义 态度的形成的过程是指从没有某种态度到具有某种态度,从简单的态度到复杂多样态度,从不稳定的态度到稳定态度的过程。 态度的形成与态度的改变是有关联的。 态度转变是指人的态度由旧变新的过程。 态度形成之后比较持久,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形成新的态度。 态度的转变有两个方向,一是方向的转变,另一为强度的转变。 宣传对态度的转变是有影响的。这取决于以下的因素: 1、宣传者的权威 宣传者本身有无权威对被宣传者态度转变关系很大。   宣传者的威信是由两个因素构成,即专业性与可信性。专业性指专家身份,如学位、社会地位、职业、年龄等。可靠性是指宣传者的人格特征、外表仪态以及讲话时的信心、态度等。显然,讲话时结结巴巴,畏首畏尾,总不如理直气壮、信心十足那样使人感到可信。 心理学家伯洛(Bello)在研究了宣传者本身的威信与态度改变之间的关系时指出,其中有三个因素是很主要的: 2、宣传内容及其组织 宣传内容如何组织?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如下: ①对于教育程度低的人来说,单方面宣传容易转变他们的态度,而对于文化程度较高的人,则听到正反两方面内容的宣传效果为最好。 ②人们最初的态度与宣传者所强调的方向一致时,单方面宣传有效,假若最初态度与宣传者的意图相对抗时,那么两方面宣传更为有效。 人们在同一情境内接受宣传,有的容易转变态度,有的难以改变,这些都与每个人的个性特点有关,如智力、性格等。 一般说来,智力水平高的人比低水平的人不容易接受宣传而转变态度。这是由于这种人的知识经验丰富,善于分辨他人的宣传是否真有道理。智力水平高的人对于不同性质内容的宣传,其接受程度不同。 三、西方关于态度转变的主要理论: (一)费斯定克(Festinger)的认知失调理论 1957年费斯定克提出,认识因素是相对于个体的整个认知结构而言。人们的认知结构是由知识、观念、观点、信念等组成。每一个具体的知识、观念、观点都是一个认知因素的单元。 例如:“我要为四化建设作出贡献”,“我对某企业的领导很满意”,这些都是独立的认知因素单元。个体内的许多认知因素,这些因素之间有的相关,有的没有相关,是彼此独立的。 (1)是关系很协调;(2)是关系很不协调。前一种情况象“我喜欢学企业管理”,因为“企业管理是办好企业的关键”。后一种情况是“文化考试中数学占有重要位置”,但“我一想到数学就头昏脑涨”。认知因素之间的矛盾与失调会带来心理上的不快感,这时人们就会想法去减轻或解除其不协调的关系。但是当认知结构内各因素之间是协调的,他就想去保持这种关系。 认知因素之间的不协调强度愈大,人们想要减轻或解除不协调的动机也愈强烈。一般说,解决这种矛盾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例如抽烟的人决定今后“改抽带过滤咀的香烟”。这是一种用新的认知因素来解除或减轻原有的认识因素之间的紧张关系。 费斯定克的这一理论,实际上就是如何使认知矛盾达到统一,从而使得人们心情舒畅。这是从心理学的观点提出的解决思想矛盾的方法。 (二)凯尔曼(Kelman)的态度变化阶段说 1961年凯尔曼提出了态度变化过程的三阶段说。这三个阶段是:服从、同化和内化。现分述如下: 1、服从阶段 这是从表面上转变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的时期。这也是态度转变的第一阶段。一般说来,这时人们会表现出一些顺从的行为,但这仅仅是受迫被动的。这就比如刚进工厂的青工因为考虑到奖励和惩罚的利益关系,才在行为上表现出服从的样子 这一阶段表现为不是被迫而是自愿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态度与行为,并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人的态度相接近。 同样可用上面的例子,青工在组织和同志们的教育和帮助下,真正意识到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的青年工人,应该自觉地遵守纪律,因而他会同其他职工一样,把遵守劳动纪律当作是一种信念和观点。显然,同化这

文档评论(0)

ormitio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