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课件 第四章第三节.ppt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课件 第四章第三节.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中国当代散文 第三节 中国大陆六七十年代散文创作 主讲教师:袁勇麟 一、社会风云中出现的笔谈与诗化的散文 中国大陆 六七十年代散文创作   文艺报从1959年第14期开辟了 “让散文这枝花开得更绚丽”的专栏,先后发表了冰心的《关于散文》、秦牧的《散文领域——海阔天空》、柯蓝的《我谈〈早霞短笛〉》等文章。   “我们现在所谈到的散文,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还是不多。我们有理由来关心,来呼吁:让这枝花开得更加绚丽些。”   “除了国际、社会斗争、艺术理论、风土人物志一类的散文外,我们应该有知识小品、谈天说地、个人抒情一类的散文。”   “副刊有责任鼓励增强克服困难信心、发扬乐观向上的精神,帮助人们有丰富、健康、积极的精神生活,但也不要说大话、说空话”, “可以约写一些读书笔记的稿件,提倡多读书,多读古今中外的好书,从中获得思想上的教益,也增加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人民日报》从1961年1月28日至6月5日, 开辟“笔谈散文”专栏,先后发表了老舍的《散文重要》、李健吾的《竹简精神——一封公开信》、 吴伯箫的《多写些散文》、师陀的《散文忌“散”》 等二十篇文章。   当代散文继1956年之后出现了第二次全面发展的短暂时期,以意境隽永、文体优美为特征“诗化”抒情散文大量涌现,如杨朔的《雪浪花》、《茶花赋》、《荔枝蜜》,刘白羽的《灯火》、《日出》、《长江三日》,秦牧的《土地》,吴伯箫的《歌声》、《记一辆纺车》,冰心的《一只木屐》,曹靖华的《花》、《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袁鹰的《青山翠竹》,魏钢焰的《船夫曲》等篇章,都曾在读者中广为传诵,脍炙人口,1961年因此被称为“散文年”。   “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我向来爱诗,特别是那些久经岁月磨练的古典诗章。这些诗差不多每篇都有自己新鲜的意境、思想、情感,耐人寻味,而结构的严密,选词用字的精炼,也不容忽视。我就想:写小说散文不能也这样么?于是就往这方面学,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   “我就要反复思索,到后来往往形成我文章里的思想意境。动笔写时,我也不以为自己是写散文,就可以放肆笔墨,总是像写诗那样,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字句,然后写成文章”。   “在和平建设时期,虽然我又拾起笔写散文,但经历革命与战争的锤炼,我的散文终究失去了旧世界打上的某些烙印;我从《从黄昏到夜晚》、《绿》、《关于长城的回忆》那种缠绵悱恻中挣脱出来,就像抖落了昨天的一身灰尘,走上今天新的路程,我有了我的散文的新格调。……《日出》、《长江三日》、《平明小札》是我对新的美的探索的结果。”   杨朔、刘白羽和秦牧的散文创作,集中体现了本时期散文创作“诗化”的特征,并影响着当时和此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散文创作,从而成为二十七年主流权力话语下最著名的三位散文家,号称散文 “三大家”,并形成“杨朔模式”、“刘白羽模式”和“秦牧模式”。   杨朔等人在恢复、强化散文的审美价值的同时,也带来散文题材上回避尖锐矛盾,只满足于“酿造出甜美的诗意”;构思、表现方法上路子过于狭窄,写法单调且成模式化的缺陷。 二、热闹中的冷静与清醒——燕山夜话及其作者的命运 六十年代的杂文创作   他以提倡读书、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振奋精神为宗旨,《燕山夜话》以它深刻的思想、丰富的知识和特有的文采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邓拓同时又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背景和广博知识结构的杂文家,在六十年代初期思想文化封闭,创作个性失落和杂文艺术趋于单调划一的情况下,他突破了杂文创作的狭窄空间,驰骋在大文化的广阔天地里。   六十年代初期,这次杂文兴起创作队伍主要以党政机关相当高一级的领导干部为主。而且,与1956年下半年至1957年上半年那次锋芒毕露、直接抨击时弊、触及重大政治问题的杂文有明显的不同,这一时期的杂文主要以古论今,旁敲侧击,在向人们传播知识道理的同时,提倡科学、民主、实事求是的精神,并以此针砭时弊。   “十年浩劫”中的中国成了封建法西斯文化专制下“万马齐喑”局面,这从根本上摧毁了散文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因此人们常常称这一时期 是散文的“空白”期。 三、睨视时俗与鞭辟时弊——丰子恺的随笔和恽逸群的杂文 七十年代的杂文随笔   “无声的时代,必然有地火在奔突,有风暴在酝酿。”   丰子恺的随笔和恽逸群的杂文有如秦牧所说的那“地火”和“风暴”,是“一塌糊涂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丰子恺创作于1971年的这些随笔, 有回忆家乡的风土人情,描写自己孩提时代的所见所闻,有记述在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所发生的事件,也有揭露旧社会丑陋阴暗面的文章。   在“文革”十年充斥“大批判文章”的话语霸权环境里面,丰子恺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ormitio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