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女性/女权主义电影 赵岚 目 录 “性别乌托邦”:女性主义的兴起 “不可见的女性”:女性主义电影理论 “在场的缺席”:中国电影中的女性 作品解析 一、“性别乌托邦”:女性主义的兴起 女性主义的第一次浪潮: 西方世界第一次大范围要求女性权利的运动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关注的焦点是女性的政治权利。 主要包括了女性的选举权、女性的受教育权、女性的就业问题等。 这次运动在20世纪初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妇女获得选举权而达到高潮。 游走在优雅和疯癫之间:弗吉尼亚·沃尔夫(英) 《一间自己的房间》 (1929) 《时时刻刻》(2003) 《美丽佳人欧兰朵》(1994) 从文学的角度提出女性文学应当有其自身的艺术特质,强调女性写作应当自觉地与一般写作区分开来,把女性的生活与思考作为写作的对象,在作品中发出作为一个女人的声音。 波伏娃,女权主义圣经:《第二性》(1949) 人类社会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男人/男性是第一性,代表着人/人类,是社会主体。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的组织和书写方式围绕男性/主体来展开。在这样的原则下,女性成为了男性的附属品,男性统治着女性,女性是社会主体的客体或者对象物,是他的“他者”(the other)。 “女人对于男人,就相当于黑人对于白人。”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成的。” 这种把女性视为一种社会性别而不是一种生理性别的态度后来成为女性主义的基本认识。 第二次浪潮: 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美主要国家政府对待女性的态度激怒了知识女性阶层,迫使女性重新思考女性与男性的权利关系和性别角色内涵。 主要目标是,批判性别主义、性别歧视和男性权利中心主义。女性特质的形成是充满着社会性的,性别是由社会、历史、习俗等一系列管理系列塑造出来的。 这一时期女性主义者强调的是女性应该努力消除自身的女性特质,进入到各个公共领域中,最终使两性真正地平等。 凯特·米利特《性的政治》(1970) 以女性的视角清算文学中的男性“暴政”,可以说是女性主义批判走向成熟的标志。她认为性别集中地体现占统治地位的男性文化所认可的价值观,性别与种族和阶级一样,具有政治的属性。 “性的政治”,指的是两性之间的权力关系,男权社会把生理差异作为依据在两性的角色、气质、社会地位等方面设定了一系列的价值观念,这种人为的观念在意识形态、阶级关系、教育体系、文学艺术、生物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宗教等各个层面得到了系统而全面的维护,从而使其合理化和内在化,成为社会意识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自然性别与社会性别完全是两码事。 米利特认为“主要的男权制社会秩序依然如故”,必须要有一场真正的剧烈的社会变革——改变有史以来的婚姻和家庭制度。 她通过对于欧美国家二战后妇女政策的分析,认为性的政治斗争已经走向了反革命阶段,男权制的统治又重新组织为新的、更加适用的统治形式。 对抗弗洛伊德。 米利特在《性的政治》以及女性主义运动中表现出来的激进立场引起了众多争议,甚至人身攻击。但她依然坚持着性别乌托邦的理想。 70年代初,她在纽约附近建立了一个叫做“女艺术家领地”的农场,这是一个女性艺术家和作家的公社,她在自己的网页上邀请全世界的女作家、女视觉艺术家和女音乐家到这里共度一段时间,共同在土地上劳作,从事艺术创作,至今不息。 埃莱娜·西苏 曾积极参与“五月风暴”,创建了法国第一个女性主义研究小组。 其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女性写作”的理论。提倡“写你自己”,“让人们听到你的身体”的女性写作。 用肉欲和激情的身体语言进行轰击的女性写作。 女性写作是书写那些没有语言来表达的东西——被压抑的女性问题。在此,女性差异和渴望得以叙述。 妇女必须写妇女,男人则写男人 女性写作并不刻意强调作者的生理性别,女作家有可能是男性写作,男作家也有可能是女性写作。女性写作是一种具有双性特征的写作。双性并非中性,而是每个人在自身中找到的两性存在。它是以不以自己的生理属性来抹杀另一性别属性为前提的。在写作内部,写作者的性别是多元的,不断变化的,只有这样,作者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破坏者,任何权威都无法制服的边缘人物。 写作像影子一样追随生命 西苏行文风格激情四溢,不讲究逻辑,人称处于不断的变化中,无法用传统的文体类型来规范。其现实生活也在某种意义上实践着她的理论。 “身体写作”的始作俑者。 上帝的名字 (1967) 詹姆斯·乔伊斯的流放 (1968) 内部 (1969) 新诞生的青年女子 (1975) 美杜莎的笑声 (1975) 一个不可理喻的案例:皮埃尔·歌德曼 (1975) 阉割还是斩首 (1976) 谈谈写作 (1977) 从无意识的场景到历史的场景 (1986) 后女权主义(Postfeminism) 背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核心观点:身份的形成与性欲及欲望有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北京工业大学电控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件 第四章 根轨迹法1.ppt
- 北京工业大学电控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件 第四章 根轨迹法2.ppt
- 北京工业大学电控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件 第五章 频率特性2.ppt
- 北京工业大学电控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件 第五章 频率特性3.ppt
- 北京工业大学电控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件 第一章 自动控制系统概述.ppt
- 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材料第0章 绪论.pdf
- 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材料第2章 半导体中杂质和缺陷能级.pdf
- 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材料第4章 半导体的导电性.pdf
- 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材料第5章 非平衡载流子.pdf
- 北京工业大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件第二章 C语言的基本控制结构.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