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包头师范学院中国现代文学课件第二章 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 命.ppt

包头师范学院中国现代文学课件第二章 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 命.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张:“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对“五四”新文化战斗精神的继承,提倡展开积极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将矛头指向迂腐的封建礼教、落后的封建意识、僵化的传统观念、军阀官僚的残暴统治、虚伪的文风等,积极倡导美的艺术的生活,鼓吹思想和言论自由等。 《语丝》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以散文为主的文学刊物,成就最高的是简短犀利的思想杂感、社会批评随笔、小品散文等,“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要竭力加以排击”。形成了“语丝文体” 。 “语丝文体”最突出的特点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散文创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以鲁迅、周作人为代表的锐利活泼的杂文;二是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幽默冲淡的小品文。 * * 积案 * Aishimitu Aishimitu 第二章、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 一、文学革命的兴起 1、肇始于新文化运动,是思想革命和文化革命的需要。 主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周作人、傅斯年等 2、受外国文学的影响。 西方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入侵,大量翻译著作的进入,在落后与先进的碰撞中导致文学的改革。 胡适、陈独秀、周作人、李大钊 二、文学革命的过程 1、前期:(1917-1918) 1917年1月,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章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力倡白话文。 1917年2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主张,提出三大主义:平民的文学、写实的文学、社会的文学。 胡适(北大时期) 2、后期:(1918-1921) 沈雁冰《现在文学家之责任是什么》、《新旧文学评议之评议》,现在的文学应该是为人生的文学,后形成文学史上的人生派文学。 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 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新文学应该有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 瞿秋白《俄罗斯短篇小说序言》中,提出文学必须是社会的反映,作家必须是社会的喉舌,提出了文学的道路问题。重视文学的宣传效果,认为文学的道路是与社会革命结合。 三、文学革命的内容 1、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2、批判封建文学观念,提倡新文学的观念。 3、注重吸收外国文学的影响。尤其注重吸收苏俄文学的影响。 4、创作方法提倡以现实主义(写实主义)为主要方法。 四、文学革命的实绩 1、文言统一:白话文取得了对文言文的胜利。 2、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新文学社团大量出现,文学思潮的论争和文学创作逐步出现繁荣。 3、理论建设:提出了新文学创作的新观念。 4、出现了一批创作成果: 鲁迅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 冰心《斯人独憔悴》、许地山《命命鸟》、郁达夫《沉沦》、胡适《尝试集》、郭沫若《女神》、汪静之《蕙的风》等出版。 五、文学革命的特征 1、 理论预设,创作滞后; 2、 功利为主,审美为辅; 3、 反封建,重启蒙为主,文学自身本体追求为辅; 4、 语言、形式变革为主,文学的内涵更新相对滞后; 5、具有未完成性。提出了文学革命的目标。 六、文学革命的意义 文学革命是中国文学由旧到新的伟大转折点,它宣告了承传几千年的中国旧文学的终结和一个新的时代的民族文学的开始。 1、体现了思想解放和思想启蒙特征。 2、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重要力量。 3、促进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现代文学建立在个人主义、人道主义、科学民主观念基础之上。 4、使中国现代文学走向世界。 第二节、外来文艺思潮的影响 一、对外国文艺理论的吸收和借鉴 1、意象派: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在“意象派”的影响下,提出“文章八事”;借鉴庞德有关诗歌要靠具体意象的主张,倡导白话新诗运动。 2、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中“国民文学”、“写实文学”、“社会文学”均脱胎于之。 3、西方进化论思想: 破旧立新。 4、在建设新文学方面,也借鉴外国文艺运动与创作经验: 1)、进化论。 2)、人道主义思潮。 3)、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俄国现实主义文学观点。 二、对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介绍: 1、《新青年》译介屠格涅夫、王尔德、契诃夫、易卜生等作家作品。 2、译介者:胡适、刘半农、鲁迅、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耿济之、田汉、瞿秋白等。 3、刊物:《新潮》、《少年中国》、《小说月报》、《文学周报》等。 第三节、新文学社团与流派 一、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4日成立于北京,1932年解体。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立的第一个纯文学社团,也是《新青年》后第一个主张文学革命的团体。 1、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茅盾等12人,会员有200余人。 2、宗旨与倾向:“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人生而艺术。创作方法上倾向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

文档评论(0)

ormitio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