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书画鉴定学概论课件(第二学期)第16周 傅抱石.ppt

暨南大学书画鉴定学概论课件(第二学期)第16周 傅抱石.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名家书画鉴识 艺术学院 蔡显良 第十六节 傅抱石绘画鉴识 傅抱石(1904-1965) 傅抱石1904年10月5日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少年家贫,11岁在瓷器店学徒,自学书法、篆刻和绘画。1925年著《国画源流概述》,1926年毕业于省立第一师范艺术科,并留校任教。1929年著《中国绘画变迁史纲》,1933年在徐悲鸿帮助下赴日本留学。1934年在东京举办个人画展。1935年回国,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抗日战争期间定居重庆,继续在中央大学任教。1946年迁南京。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协江苏分会主席、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副会长。并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二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1952年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1957年任江苏省中国画院院长。 1965年9月29日病逝南京,卒年六十二岁。 傅抱石的山水、人物画,按时代分早、中、晚的变化。早期,入蜀之前,约从17至35岁,是傅抱石研究、识古、摹古阶段。在这一时期内,其主要精力是学习篆刻、研究画史,画画只占次要地位。此时他花鸟、山水、人物都画,但不成熟,画风工细稚嫩,有临仿痕迹。代表作品有《秋林水阁图》、《策杖携琴图》等。 中期,为人蜀之后,约从36至47岁,即1939—1950年,是傅抱石融古、创新时期。此时他寓居重庆的金刚坡下,受到锦绣的巴山蜀水的滋养和启示,绘画才能如山呼海啸一样喷发出来,创作了大量令人难忘的得意之作。如《大涤草堂图》、《石涛诗意图》、《松亭观瀑图》、《丽人行图》、《巴山夜雨图》、《九张机图》等。但此时于花鸟画则不太涉笔。 1937年,抗战爆发后,傅抱石应郭沫若之邀,于1938年进入国民革命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后随三厅撤至重庆。在重庆,傅抱石迎来了他艺术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 1942年6月,傅抱石创作了《屈子行吟图》。画面上,面容憔悴、形容枯槁的屈原行走于浩淼的烟波上,似乎可以听到屈夫子惊天地、泣鬼神的吟咏,表达了百代悲此人,所悲亦自己。中国决不亡,屈子芳无比的主题。郭沫若称这幅画和历史剧《屈原》有异曲同工之妙,并为此画赋诗,成为一时的美谈。 傅抱石《屈子行吟图》 1944年9月,傅抱石又以诗圣杜甫的代表作乐府诗《丽人行》为题,创作了世纪名作《丽人行》。徐悲鸿赞此乃声色灵肉之大交响,一语点出此画真谛。后张大千题此画:开千年来未有奇,真圣手也。色勒衣带如唐代线刻,令老迟(陈老莲)所作亦当检衽。作品表现了杨贵妃家族三月三外出郊游时的盛况,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真远淑且真,反映了君王的昏庸和时政腐败。无疑,傅抱石此时此地的表现,所指是显而易见的。 《丽人行》1944年,纸本设色,61.7×219cm,现藏于郭沫若纪念馆 《丽人行》局部之一 傅抱石重庆时期的人物画以形求神,刻意表现人物的内在气质,虽乱头粗服,而矜持恬静。他凝练人物画的线条,勾勒中以速度、压力和面积三大要素的变化,区别那种沿袭画谱的画法,同时把山水的画法融合到人物画之中,一改清代以来的人物画风,显示出独特的个性。 与人物画相比,傅抱石的山水画则以现实生活题材为主。表现金刚坡下、成渝道上的秀美景色,反映巴山夜雨的情景意趣,成了傅抱石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创作的主题。他继承宋画的宏伟章法,取法元人的水墨逸趣,畅写册水之神情。而他的画法也一变传统的各种皴法,用散锋乱笔表现山石的结构,形成了独特的“抱石皴”。大约从1944年开始,他开始以散锋笔法作画 。这种皴法以气取势,磅礴多姿,自然天成,成了傅抱石打破笔墨约束的第一法门。 傅抱石的这种皴法,大家把它称为“抱石皴”,实际上它是多种皴法的一种合体,中间有乱柴皴、乱麻皴,甚至有解索皴,有牛毛皴,各种各样的皴,它可粗、可细,可近、可远,那么这种方法,它比较灵活,它既可以表现石头山,又可以表现土山,又可以表现茂密的森林,又可以画荒山野岭。他的这种变通的方法,有一个原因在于,他对石涛的崇拜。石涛就讲过“笔墨当随时代”。 晚期,约从48至62岁,即1951—1965年,是傅抱石绘画艺术的鼎盛、辉煌时期。在这一阶段,他几乎全部用散锋笔法作画。不仅完善了金刚坡时期的艺术风格,而且有新的发展和突破,绘画的题材内容、面貌变得更加老辣明快,形成了热烈、明快、绚烂、富丽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作品有《枣园春色》、《红岩村》、《待细把江山图画》、《龙盘虎踞今胜昔》、《芙蓉国里尽朝晖》、《江山如此多娇》等。 在探索中变革,在变革中探索,是傅抱石50年代创作的主旋律。他以毛泽东诗意或毛泽东诗词中提到的重大的历史事件作为新题材,突破了传统题材的束缚,同时在绘画技法上探索新技法与新题材的结合,创作了《抢渡大渡河》、《更喜岷山千里雪》等作品。 1956年,创作的代表作《鸡鸣寺》则把他所探索的表现新生活的山水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文档评论(0)

ormitio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