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药剂学课件第十一章 药物微粒分散系的基础理论.ppt

暨南大学药剂学课件第十一章 药物微粒分散系的基础理论.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一章 药物微粒分散系的基础理论 概述 基本性质 物理稳定性 学习要求 1. 掌握分散体系的定义及组成,微粒分散体系的界定及各类分散系统的粒径范围;微粒分散体系的特殊性能及其在药剂学中的重要意义;微粒分散系的主要性质与特点,特别是微粒的双电层结构;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 2. 熟悉絮凝与絮凝剂及反絮凝与反絮凝剂的定义,电解质对絮凝与反絮凝的影响,常用絮凝剂与反絮凝剂品种。 3. 了解与微粒分散体系物理稳定性有关的理论。 第一节 概 述 分散体系(disperse system):是一种或几种物质高度分散在某种介质中所形成的体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disperse phase),而连续的介质称为分散介质(disperse medium)。 分散体系按分散相粒子直径大小可分为: 小分子真溶液 10-9 m 胶体分散体系 10-9~10-7 m 粗分散体系 10-7 m 微粒分散体系 10-9~10-4 m 微粒分散体系由于高度分散而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能: ①微粒分散体系首先是多相体系 ②具有相对较高的表面自由能,所以它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③粒径更小的分散体系(胶体分散体系)还具有明显的布朗运动、丁铎尔现象、电泳等性质 微粒分散体系在药剂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①由于粒径小,有助于提高药物的溶解速度及溶解度,有利于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②有利于提高药物微粒在分散介质中的分散性与稳定性; ③具有不同大小的微粒分散体系在体内分布上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④微囊、微球等微粒分散体系一般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减少剂量,降低毒副作用; ⑤还可以改善药物在体内外的稳定性等等。 第二节 微粒分散系的主要性质与特点 微粒分散体系的性质包括其热力学性质、动力学性质、光学性质和电学性质等。本节主要分析讨论与用药安全、体内吸收、分布、发挥药效、制剂稳定性有关的性质。 一、微粒大小与测定方法 单分散体系 、多分散体系 平均粒径的基准不同、物理意义不同、测定仪器不同,结果也是不同的。 微粒分散系中常用的粒径表示方法有几何学粒径、比表面粒径、有效粒径等。 1.电子显微镜法 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ic Microscope, TEM) 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 SEM) 2.激光散射法 (11-1) 式中,I—散射光强度;I0—入射光的强度;n—分散相的折射率;n0—分散介质的折射率;λ—入射光波长;V—单个粒子的体积,υ—单位体积溶液中粒子数目。 二、微粒大小与体内分布 微粒分散制剂可供静脉、动脉注射,亦可用于皮下注射或植入、肌肉注射、关节腔内注射、口服、眼内及鼻腔用药等。 在临床治疗上,静注微粒的大小有严格要求,80%以上微粒在1μm附近,一般不大于5μm,以防止堵塞血管与产生静脉炎。 50 nm 穿过肝脏内皮,通过毛细血管末梢或通过淋巴传递进入骨髓组织 i.v.、i.p. 0.1~3.0 ?m 网状内皮系统 i.v. 7~12 ?m 肺部机械性地滤取 注射50 ?m的微粒至肠系膜动脉、门静脉、肝动脉或肾动脉截留在肠、肝、肾等相应部位 三、微粒的动力学性质 布朗运动是微粒扩散的微观基础,而扩散现象又是布朗运动的宏观表现。 (11-2) 式中,t—时间;T—系统温度;?—介质粘度;r—微粒半径;NA—介质中微粒的数目。 四、微粒的光学性质 光的吸收主要由微粒的化学组成与结构所决定;光的反射与散射主要取决于微粒的大小。 丁铎尔现象(Tyndall phenomenon)正是微粒散射光的宏观表现。 小分子真溶液—透射光;粗分散系—反射光;胶体分散系—散射光。 五、微粒的电学性质 (一)电泳 定义:如果将两个电极插入微粒分散体系的溶液中,再通以电流,则分散于溶液中的微粒可向阴极或阳极移动,这种在电场作用下微粒的定向移动就是电泳(electrophoresis)。 υ=?E/6??r (11-6) (二)微粒的双电层结构 吸附层 扩散层 双电层结构 从吸附层表面至反离子电荷为零处的电位差叫动电位,即ζ电位。ζ电位与微粒的物理稳定性关系密切。ζ电位除了与介质中电解质的浓度、反离子的水化程度等有关外,

文档评论(0)

ormitio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