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文学院文学概论课件 第四章(2).ppt

济南大学文学院文学概论课件 第四章(2).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第三节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文学不仅是一般意识形态,而且更是审美意识形态。 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从目的看)、形象的(从方式看)和情感的(从态度看)关系状态。 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一)文学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 作为作家或读者的社会性话语活动,文学虽然与直接的功利目的无关,但间接地仍旧有深刻的社会功利性。 作为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尤指文学活动中的“本文”方面),文学的功利性在于,它把审美无功利性仅仅当作实现其反映现实生活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 在文学中,无功利性是直接的,功利性是间接的,直接的无功利性总是实现间接的无功利性的手段。 (二)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 文学以审美形象为自身特有的存在方式。审美形象既具有感性特征,又渗透着想象、虚构或情感等精神过程,并要求人以活生生的审美直觉(“感兴”、“妙悟”)去把握。 形象被置于文学、成为文学的直接存在方式,必须依赖于概念的力量。文学创作、阅读及形象本身都可能与某种间接的或深层的理性考虑有关。 文学直接地是形象的,但在深层又是理性的。 (三)文学既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 从态度看,文学的形象世界直接凝聚着作家或读者的主体态度——审美情感。 同时,也包含着他们的客观理智反映——认识。 在文学中,审美情感是直接的,理智认识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 画眉鸟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文学的双重性质 文学的性质不是单一的而是双重的:文学具有审美和意识形态双重性质。 文学是审美的,表明文学具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这种特殊性在于,文学对现实抱有无功利目的,采取形象方式,表现主体评价。 文学又同时是意识形态的,它具有与其他意识形态相同的一般性质。这种一般性在于,文学是反映现实生活的社会性话语活动,从而必然带有间接的功利目的、运用概念方式、具有认识因素。 但在这种双重性质中,审美性质总是直接的和突出的,而意识形态性质则是间接的和隐蔽的。 第三节 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一、文学与话语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分为语言系统(又称语言、语言结构,指社会普遍性语法结构)和言语(个人的实际语言行为) 话语是语言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与社会权力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 文本是供读者阅读的特定言语系统。 诗人朗诵诗应该用普通话。 轮到你朗诵你才说话。 现场听众都感觉你的话很有力量。 这些话让人回味再三。 文学是一种话语。 话语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而从事沟通的具体行为或活动,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文学作为话语,至少包含五个要素:(1)说话人,是体现在文本中的叙述者和抒情者角色和作家因素(主体);(2)受话人,是阅读文本的接受者角色和读者因素(主体);(3)文本是供阅读以便达到沟通的特定话语系统(符号形式);(4)沟通是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通过文本阅读而达到的相互了解或融洽状态(目的);(5)语境是说话人和受话人的话语行为所发生于其中的特定社会关联域,包括具体语言环境和社会生存环境。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二、文学与话语蕴藉 文学作为话语,因其具有蕴藉的特点,而区别于一般话语,它也因此表现为话语蕴藉。 蕴,原义为积聚、收藏,引申为含义深奥;藉,原义是草垫,引申为含蓄。蕴藉,用于文学作品指那种意义含蓄有余、蓄积深厚的状况。 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有两层意思: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性质;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三、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 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常常表现在两种典范的文本修辞形态中:含蓄和含混。 (一)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

文档评论(0)

ormitio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